筱白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70186262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0年12月21日

“霜艺流芳”

发布时间:2010-12-21 21:26:20      发布人: jackson

 

  筱白玉霜原名李再雯。生于1922年,卒于1967年,是评剧早期女演员,白派创始人白玉霜之女,她十一岁在母亲剧团里学戏,拜珍珠花为师,他是阳秋、玉海新中华评剧团的创始人。解放初期,她率先演出了革命现代戏《兄妹开荒》、《农民泪》、《九尾狐》、《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罗汉钱》等,在首都舞台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九五三年,中国评剧团建团后,排演了《秦香莲》一剧,一九五五年拍成了电影,荣获金质奖章。她是白派艺术的继承者发展者,在中国评剧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杜十娘》中饰杜十娘

  筱白玉霜的白派唱腔,有以下特点:

  1、低弦低唱。她比一般女演员一般要低2-3个调子,这是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决定的,如别的演员是降B调、A调、G调,而白派有时用F调,在演唱过程里音域的使用上比其他流派低3-4度,筱白玉霜常用音区是5到3,而其他演员从中音5到6或更高,唱腔中反映了筱白玉霜声音宽厚圆润的美感。

  2、筱白玉霜充分运用自己鼻腔共鸣的优点,体现出一种韵味醇厚的演唱特色。

 
  《闹严府》中饰严兰贞

  3、筱白玉霜充分展现了评剧半说半唱的艺术特色,她的演唱似说似唱,不刻意卖弄技巧,显得自然流畅,字正腔园,低徊婉转,并能从听似平缓的节奏委婉的唱腔中,给人一种情感的张力,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从《秦香莲》中“琵琶词”这段评剧反调唱腔,可以听出她被陈世美遗弃后的痛苦心情,和对家乡贫苦生活的回忆。这段唱腔的深沉细腻生动感人,这种委婉悲切的演唱给观众很强的感染力。

  筱白玉霜曾说过,她母亲的唱腔唱起来费力,有时一段唱不间断的一气呵成,十分连贯紧凑。她继承了其母这种演唱风格,《秦香莲》中“杀庙”一段充分表达了秦香莲在韩琪面前惊恐万状急促的诉说心情。

 
  《秦香莲》中饰秦香莲

  在研究白派内涵张力和起伏跌宕的唱腔时,发现白派唱腔旋律跳动幅度相当大,比如,“见皇姑”一段唱:“他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梅花耐霜寒。”又如“他这威武赫吓不住我秦香莲”。

  筱白玉霜在继承白派唱腔基础上,又发展了白派,我们从现代戏《金沙江畔》“小酸枣”一段便可见其改变之后的特点。这段唱筱白玉霜把评剧半说半唱的特色表选的十分突出,唱来朗朗上口,对原白派唱腔进行了大胆突破,如“有几棵酸枣树长在悬崖边……”几句联句最后用一个传统唱腔收尾,十分新颖而又不失传统神韵。又如“小酸枣滴溜溜圆”唱到白派很少唱到的高音1,唱腔轻快而又奔放。

 
  《朱痕记》中饰赵锦堂

  筱白玉霜表演规范,她的身段可称是潇潇洒洒,落落大方,在水袖表演上从来动作不走样,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运用水袖,为此她曾向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永玲学习过水袖功,吸取了京剧艺术的养分。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先生曾说:“筱白玉霜是个大演员”。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在筱白玉霜诞辰80周年题词:“霜艺流芳”。

  解放后筱白玉霜的代表作有《秦香莲》中的秦香莲;《苦菜花》中的母亲;《朱痕记》中的赵锦堂;《闹严府》中的严兰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等。她的传人有刘萍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