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659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1日

个人履历及贡献

发布时间:2010-11-08 12:46:01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与一些进步青年在福建长乐县组织宣传抗日的“明天剧咏团”。民国27年由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助介绍入党。同年10月,他在顺昌县发起组织“顺昌抗敌剧团”并任团长。民国28年11月在闽清县政府任战时民教工作队队长,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后因无法找到王助,与党失去联系。民国28年10月先后任广西桂林苗圃主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理事、成达师范教员,并改名项南。民国30年3月,他由香港经上海,几经辗转,6月到达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由中共华中局分配工作。民国30年在新四军重新入党。民国31-34年先后任阜东县政府秘书、阜东九区区委书记、阜东县委宣传部部长、苏北第五分区专员公署建设处处长等职。
  项南于1951年任青年团安徽省委书记、安徽大学党委书记。1952年任青年团华东工委第二副书记。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他在团中央工作期间,为团的建设,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增进与各国青年友好了解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61年,他调任八机部办公厅副主任,后任农机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但他从未动摇过革命理想与信念。1970年5月恢复工作后,他历任一机部农机局局长,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副部长。1979年2月,任农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他被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7年列席中共十五大。1997年11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9岁。

对农业机械现代化事业贡献

  此间,他多次出国考察,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他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机化的战略性意见和发展村镇“五小工业”为农机积累资金的思路。他参与组织第二、三次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在为农机工业的发展、农机化体系的建立、落实“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方针和农机行业的国际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与学识。他为农业机械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福建省发展的贡献

  项南于1980年调福建省工作,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福建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并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他在主持福建省委工作期间,团结带领省委班子,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提出开拓性的思路。他撰写理论文章和省报社论,宣传改革开放,更新观念;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甄别福建省“地下党”案件,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他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大念“山海经”的战略;他提出和组织实施了修建厦门国际机场和水口水电站、引进全自动程控电话等改变投资环境的“十大建设”,支持和鼓励为国有企业“松绑放权”,为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崛起和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大胆提出“乡镇企业打头阵”,积极倡导和扶植乡镇企业;他强调智力开发,以智取胜,推进山区和沿海两条线建设;他十分重视落实华侨政策,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与合作,激发华侨爱国爱乡热情。他热爱群众、体察民情,深受福建人民爱戴。他任职期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项公”

  项南学识超群,见解超凡,谈吐精辟风趣,折服了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生前被许多人尊称为“项公”。来闽采访的美国记者团听了他的一席话后,风趣地说:如果你是美国公民,我们一定选你当总统。

退居二线后的显著成绩

  项南于1987年退居二线后,仍积极投身扶贫济困、职业教育和老区建设事业。1989年后,他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扶贫基金会首席顾问等职。他矢志于中国的扶贫事业,经常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调查研究,同当地干部群众商量脱贫致富方案,为农村奔小康做出贡献;由他参与发起的《发达地区干部支援贫困地区》的倡议,为扶贫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他为贫困地区引进开发项目及培养技术骨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争取港澳台友好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扶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