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大师蒙文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58735841
本馆由[ 天使在人间 ]创建于2012年09月24日

蒙文通轶事二三则

发布时间:2012-09-24 11:56:09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蒙文通是近代蜀学传人,经史大师。历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回忆起大师的生平点滴,尽可用儒者豪迈来概之。
为学与为人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告诉儿子蒙默,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理学不是拿来讲的,是拿来躬身实践的。四川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蒙默,能一字不差地回忆起父亲的原话。
  蒙默说,父亲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聘任风波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文学院院长胡适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钱穆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胡适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师者风范
曾经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令再谈一阵,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若白天登门问学,他多半邀对方去家隔壁的茶馆,一边吃茶,一边讲学,一边操着带些盐亭土腔的四川话得意地说:你在茶馆里头听到我讲的,在课堂上不一定听得到喔。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豪迈宏儒
  蒙文通爱听川戏,戏园子里好多人都认识这位先生。他又好酒,据蒙默说,父亲喝黄酒至少有一两斤的量。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