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关于祖父的记载
谭震林派出精悍小分队袭击湾止和九里山日军,造成日军极大恐慌。4日拂晓,三支队主力一部又袭击红杵树。日军被迫于4日上午撤回湾止。此次战斗前后历经6日,毙伤日军300余人。这是谭震林率新四军三支队挺进皖南打的第一仗。 三支队进驻铜(陵)繁(昌)抗日前线的战斗任务是:在铜繁地区建立游击基点,组织短小精悍的游击队,向敌之间隙不断袭扰日军,集小胜为大胜。据此,第三支队不断派出小股游击武装,袭击日军沿江据点,破坏敌人江防设施和通讯运输。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保存着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关于“谭支队”袭扰日军致蒋介石的大量战况电报。这些珍贵的文献,是谭震林第三支队在抗日前线积极打击日军的有力证据。第三支队从1938年底到1940年初,在铜繁抗日前线与日军先后进行了200余次的大小战斗,取得了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的辉煌战果。 开展统战工作 谭震林深知,在这场抵御外侮的民族抗战中,新四军只有团结各阶层民众,组成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处处注意促进统一战线,维护统一战线。 1938年10月中旬,谭震林率第三支队开进青弋江一线,担任正面防御任务。支队司令部设在南陵县蒲桥一个名叫潘乐山的地主家里。 潘乐山获悉新四军的前身即是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红军,心中大为恐慌,急忙携带部分浮财躲在南陵县城亲友家中,带不走的积谷只好贴上封条,留下佣人看守。三支队新来乍到,人地生疏,部队给养暂时发生困难。副官处便打起潘家积谷的主意,他们几次提出要买潘乐山粮食,但佣人一再说主人临走时没有吩咐,不敢擅自作主卖粮。此事惊动了谭震林,立即指示副官处将房东财物严加保护,只指不染,尤其要保护好谷仓的封条。他严肃地批评副官主任俞炳辉说:“我们的眼光,不要老盯住人家的几担谷子!争取民心,团结中间派,扩大统一战线才是大事,潘是地主,对我们有成见,怕我们‘****’,很有代表性。我们要用模范行动扭转他们的看法,把新四军的牌子亮出去!”此后,潘乐山逢人便赞扬新四军,使一些地主和士绅打消了疑虑。 在蒲桥,有一个帮会头目余子才,此人贫苦出身,好打抱不平,趁时局动乱之际拉起几十人的武装,专事“劫富济贫”。其“学生”、门徒遍及第三支队防区。谭震林派支队民运科长金贯一和副官主任俞炳辉主动接近余子才,他自己还亲自设宴邀请,同余促膝谈心,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做争取工作,最后,余子才自愿接受新四军的领导,要求将他的部队改编为第三支队抗日游击队。 此外,谭震林还礼贤下士,登门拜访繁昌的程少川、谢保先等在地方上有影响的人士,并多次派人持他的亲笔函邀请铜陵杉木墩的陈春圃、南陵牧家亭的韩明旺、泉水井的刘仕保等开明士绅,到三支队司令部驻地参加座谈会,商谈团结抗日大事,促进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