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54803490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6年12月08日

白马河边 承载儿时回忆

发布时间:2016-12-08 09:38:25      发布人: 孝爱天使

“我是在白马河边出生、长大的……”方炳桂说,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白马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两岸植物繁茂。


  “白马河就是附近居民的生活水源,洗衣、洗澡、烧饭、做菜,居民用的都是从河里直接打来的水。”


  “那时,河里有成群的鱼虾、成堆的蚬子,还有螃蜞、毛蟹等,下河捞鱼、捡田螺、抓螃蜞是小孩们最爱干的事。”


  方炳桂介绍,到了夏季,内河更是消暑的好地方,白 天游泳、捞鱼,晚上在河边享用一顿美味的河鲜。然后舀一勺河水,将自己打湿,躺在岸边铺放的草席上纳凉,一抬头,看到的是大榕树,别提有多惬意了。


  “许多福州的民谣、民间故事,都是在纳凉时由大人小孩口口相传,然后在千家万户间传播开来的。”方炳桂说,其中又有不少故事,就发生在这内河边上,如著名的“荔枝换绛桃”的故事,如关于双抛桥名称由来的爱情故事等等。可以说,内河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时,白马河是随着闽江潮起潮落而潮涨潮落的,几乎每个内河边长大的孩子,都懂得推算涨潮的时间。每月初一、十五都是中午12时涨潮,以后每加一天则推迟40分钟。涨潮时,到河边挑水是最方便的。”方炳桂说。


  “闽江穿城而过,形成了许多支流,再由于水上运输的需要和历代城池的扩建,才使得福州有了如今这样四通八达的内河水路。”方炳桂先生回忆道,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能看见河面上往来的船只,河边也有许多的仓库。


  最壮观的是龙舟赛时的情景,河上百舸争流,浪花翻滚,清澈的河水打在身上,划船的健儿们非但毫不在乎,反而更能感受到一丝凉快的意味。


  往昔的内河带给了方炳桂老先生无限的追思,他还向记者说起一件趣事:抗战时期,白马桥上有日军哨兵驻守,过往中国人必须向其点头致敬,否则难免遭来毒打。为了不向日本人低头,又要过桥去干活儿谋生,当时许多生活在白马河边的青年干脆下河游泳,直接游过白马河,宁可一身湿也不向鬼子屈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感谢方先生对于福州记忆的坚守


    写信时间:2017/05/03 1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