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年——回族人民解放的先声
一九三六年五月十八日,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挥师西征。六月一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布告,庄严地宣告:“帮助回族与蒙古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并向西征红军发出重要指示,要求红军各部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的工作,团结回民和蒙民共同抗日救国。西征红军进入宁夏回民地区后,就把帮助回民建立独立政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红一军团成立了回民教导团,专门培养回民干部。红十五军团成立了回民独立师,这是一支正规军建制的民族武装力量。西征各部队以团为单位成立了回民工作团,各连成立了回民工作委员会。同时,部队政治机关的地方工作部,积极领导开展回民工作。这就为帮助回民建立独立政府,实现民族自决,在组织上创造了条件。
一九三六年五月,红军西征的消息传开后,马鸿逵大搞反动宣传,挑拨我党我军和回民的关系,挑拨回汉族之间的关系,煽动不明真相的回民群众反对红军。群众十分恐惧,纷纷东躲西藏,不敢露面,鉴于这种情况,红军指战员更是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亲切而诚恳地迎接回民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启发回民觉悟。在这方面,我们的司令员彭德怀同志为西征红军做出了榜样。他在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中,不辞劳苦,经常深入群众,召开群众座谈会,讲解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红军转移时,他在吊堡子亲自和战士们为农民马占才找回跑失的马。这件事,至今仍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流传着。彭司令员每到一地,都主动和回民上层人士接触。他常常教育部队,要同阿訇以及进步人士搞好关系,鼓励他们在抗日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吊堡子,有个姓李的回民木工,为表示对彭德怀司令员的爱戴,给他赠送了一张精制的木床,后来彭司令员又把这张床转送给当地伊合瓦尼教派的李阿訇。
西征红军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使党的政治主张和多项政策深入人心。广大回汉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帮助红军筹粮、筹款,送子、送郎参军,组织运输队,抬担架支援前线,成立地方武装力量,维持社会治安,大大推动了苏区的各项工作。同时,红军还十分注意培养回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许多回民青年在艰苦环境中,在历次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迅速成长起来。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同志,就是红军培养出来的突出典型。
一九三六年六月,西征红军相继解放了预旺、海原大部分地方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派陕甘省委书记李富春同志来到同心,协助筹备建立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李富春同志来到同心后,成立了由李富春、程子华、王首道、唐天际、黄镇、杨奇清、马青年等组成的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筹备委员会。为实现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把“中华苏维埃预旺县回民自治政府”改名为“陕甘宁省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从此,预旺县改为预海县,属陕甘宁省管辖,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
筹备建立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标志着回族人民的解放,完全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意志和愿望。消息传开后,广大回汉群众欢欣鼓舞,拍手叫好,奔走相告,同心的城镇和乡村都沸腾起来了。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筹备委员会拟定了回民自治政府领导人人选名单,并请这些同志积极参加了“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筹备委员会还认真分析了当时的西北革命形势,研究讨论了回民自治和抗日救国以及土地等重大问题,起草了回民自治政府的各种决议和文件,拟定了代表大会的全部议程,并于十月初,向党中央、毛主席发了《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中央机关《红色中华》报,将这个通电全文刊登在第一版,并根据通电内容,及时发表了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重要消息。
“预旺以西及海原地带的回民区域,现以同心城、王家团庄、李旺堡、窑山及海原城东,新成立完全回民县,实行了民族自决的口号。于本月二十日在同心城开成立大会,广大的回民群众自己选派代表参加。预旺属两个自治区乡政府,也选举代表前往参加。这是回民政府的第一次!是回民解放的先声!”广大回汉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群情激奋,不少回民青年为迎接和庆祝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打破了回民不逢台作戏的传统习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有的回族妇女精心缝了各式服装,准备参加大会,同心城沉浸在无比欢乐、幸福之中。
十月二十日这天,晴空万里,阳光照耀着连绵起伏的山岭,金色的朝晖沐浴着同心清真大寺。获得解放的回汉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敲着锣、打着鼓,从四面八方拥向清真大寺。许多白发老人也柱着拐杖前来“跟会”(参加大会的意思),就连按宗教习俗不能随便外出见人的回族妇女,也搭上了盖头走出家门参加庆祝大会。古老的同心城里,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载歌载舞。有几首歌子至今我还记得起来。其中有一首是:“胡琴拉起来,唱一个苏维埃,苏区的地方人人爱,看见么,苏区的人民好自在,一切剥削都打倒,生活多痛快。”这是发自广大回汉族人民的肺腑之声,他们边唱边跳,表现了回汉人民对苏区的无限热爱和获得自由解放的兴奋之情。
十月二十日上午九时许,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正式开幕。
回族人民代表,红军代表,回民独立师的代表以及来自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各界知名人士,在主席台就坐。当筹备委员会负责人李富春同志庄严宣布大会开始时,会场里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随之,来自各界的代表和人士,向大会赠送了贺词、锦幛、匾额和其它礼品,以表示热烈祝贺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诞生。
代表们怀着满腔的政治热忱,讨论了回民自治和土地问题以及抗日救国等重大事项。一致通过了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关于《陕甘宁省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和《土地条例》等决议案。
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领导人。贫农出身的回民马和福被选为政府主席,李德才(回族)被选为副主席。
政府机关下设军事部、土地部、没收委员会、保卫部。我作为红军和回民独立师代表,被选为政府军事部长。
大会还决定,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启用刻有党徽和阿文、汉文两种字样的政府印章。
《红色中华》报报道了预海县回民代表大会的盛况:“十月二十日,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在一个庞大的清真寺里开幕了,四个区代表共有一百余人,各界送匾有十多幅,在三天的会议中通过了回民政府的一切议案。全同心城的空气万分的紧张起来,到二十二日回民自治政府宣布成立!”报道还说:“星火剧社表演新剧两天,二十一日又逢集,又演戏,人山人海真是拥挤不堪,……二十二日是白天开演,虽然不逢集,可是来看的群众也不下数百人,并且秩序很好。”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为了保密,以利开展工作,报道中没有提到大会主要内容和政府领导人员名单,但是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同心城热烈欢腾的景象和广大回汉人民群情振奋,喜气洋洋的动人场面。
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辖八个巩固区,即:王家团庄、同心城、高崖、马家河湾、窑山、下马关、李旺堡和预旺堡。四个游击区,即:喊叫水、韦州、惠安堡、关桥堡地区。总面积约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三万余人。为便于工作,自治政府设在王家团庄北堡子。不久,陕甘宁省委派来一名从中央党校毕业的红军干部贺恩宽(现名贺旭东)担任县委书记,韩民栋担任少共书记,加强了党对自治政府的领导。
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是红军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执行民族政策的结果。她是我国历史上创建的第一个县一级的回民自治政权,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回民聚住地区新的尝试。
在自治政府的领导下,县、区、乡、村都建立了回民解放委员会。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民族政策。组织回民武装,保卫新生政权。根据自治政府《回民解放委员会章程》“组织回民游击队,武装保卫自己”的规定,迅速组织成立了一支以马和福为队长的四十多人的游击队。
在唐天际、王柏栋同志的领导下,组织江湖抗日游击队,以争取“哥老会”参加抗日。这个游击队绝大部分队员为哥老会成员,其次是窑山煤矿工人,人数最多时达三千余人。江湖抗游击队在军事方面由我负责,王柏栋任政治委员,马振龙任总指挥(窑山煤矿工人),郑希武任参谋长(窑山人),游击队基层干部一部分是红一军团和十五军团派来的,其主要作用在于争取哥老会(敌人也在争取),改变哥老会对红军的敌对情绪,造成抗日救国的声势,帮助红军打击敌人。因战争环境,红军转移撤离同心后,这个游击队虽然有的人回了家,有的逃跑了,但也保留了一些骨干,归回民独立师后编入了十五军团。
自治政府粮食没收委员会积极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红军供给,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当时主要是组织回民群众收割逃跑地主的庄稼,刨挖逃亡恶霸地主的陈粮和财产。我记得预旺堡以东杨家园子的杨廷栋逃跑后,在他家园子里就挖出银元三万多块,粮食数百石。还动员富裕户捐献欢迎粮、拥军款、支前物。总共筹粮六万余斤,银元八万多块,二毛皮大衣一千多件,保障了红军的供给。
自治政府进一步发动群众,巩固扩大区。马和福带着自治政府《告北圈子四周的同胞书》(圈子即今日下流水),亲自到北圈子和海原兴仁等偏僻地区宣传发动群众,使这里的回民群众及时受到教育,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捐粮捐款,支援红军。我们军事部积极动员回汉青年参加红军,参加回民独立师。自治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经常派人深入农村广泛宣传,教育广大回民青年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同时,还召开军民联欢会。红军在预海驻扎期间,经常在红城水、预旺堡、王家堡子、吊堡子、下马关和同心城召开军民联欢会。一九三六年古历八月十五,正是同心城解放后三个月之际,乡领导带领各户户主端上月饼、西瓜慰问红军,和红军一起欢度中秋节,红军还为群众表演了文艺节目。特别是在预旺一次联欢会上,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也前来参加。斯诺在预旺访问的两个多月里,把预旺这个名字,把同心回民的风俗习惯和回民与红军的深厚情谊,生动地记入了他的杰作《西行漫记》里,传到了全中国、全世界。
在预旺南塬王家堡子召开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军民联欢会上,斯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诸位英雄的同志们,衷心感谢你们热烈的欢迎,我万分激昂和荣幸,在你们的伟大胜利中,现在二、四方面军又很快的同你们会师了,你们的前途是无限的开展着。“我今天为你们红军的活动照像,我将带到世界上去传播,使全世界同情你们的人——广大的劳苦大众,尤其是你们的同志兴奋鼓舞。”
当时驻扎在杨家堡子的红军战士,以“美国记者演说词摘要”为题,把斯诺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用墨笔写在墙壁上,红军撤离后,当地群众用泥巴覆盖一直保留到同心县解放。
自治政府为迎接二、四方面军,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做了很多工作。当一九三六年九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向甘南进军时,党中央命令我西征红军,前往甘肃静宁、会宁一带迎接。徐海东军团长奉命带领一个骑兵团挺进会宁。在此期间,自治政府广泛宣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重大意义,发动回汉民群众,筹备了大量物资。除粮食外,仅皮背心和皮大衣就五百多件,各种鞋三千双,牛羊一万多头(只),送给胜利会师的一、二、四方面军。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红军转移撤离同心后,马鸿逵大搞“清共”、“清红”活动,自治政府被迫转移秘密活动,马和福同志带领全县人民同马鸿逵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后来马和福同志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回族人民解放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