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祥先生和他的作品及遗物铁如意

张宗祥纪念特展开幕(陈强摄)



张宗祥先生和他的作品及遗物铁如意(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凡人要治学、做事,必当先有傻劲,有傻劲,然后可以不计利害,不顾得失,干出一点事业,成就一点学问。”这是国学巨匠张宗祥先生的一句名言,被不少专家学者称为“铁如意精神”。
张宗祥先生是个全才通家,生前曾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对我国传统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是海宁乡贤。
8月14日,在浙江美术馆,张宗祥先生的这句名言被一再提起。西泠印社、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3家单位的主要领导与来自张宗祥先生家乡海宁的领导一道,向媒体介绍了张宗祥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学术精神。
前天,西泠印社、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和海宁市政府在浙江美术馆举行了张宗祥逝世50周年纪念特展开幕式。今天起至8月30日,这项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崇文载学贡献颇丰
张宗祥先生原名思曾,字阆声,号冷僧,又自称铁如意馆主,因早年切齿清廷腐败,读《宋史·文天祥传》敬慕文天祥为人,遂改名“宗祥”。1882年,张宗祥生于海宁硖石,幼承家学,诵读典籍,聪颖过人,17岁中秀才,18岁便考中举人。他一生“勤奋苦读、严谨治学、博采众长、热忱爱国”,是位工书画、善诗文、精医药、通戏曲的无所不窥又无所不精的国学巨匠,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
“西泠印社现在名气很大,但在解放初期那个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西泠印社停止活动,房产土地等资源捐献政府……是张宗祥先生登高一呼,才有了今天的西泠印社!”现任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8月14日在浙江美术馆说,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张宗祥先生不仅向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恢复西泠印社”的提案,为西泠印社铁肩请命,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在后续的复社行动中带头捐了一些藏品,重振印社的名声和威望,“他对西泠印社的复社和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介绍说,张宗祥先生过世前,是浙江图书馆的老馆长,也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和版本学家,他30多岁在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工作时,就出类拔萃成就突出,他在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时主持初抄文澜阁《四库全书》,更是功德无量,轰动国内外;此外,他还整理出版了一大批文献,“他所抄的书,大多是稀世善本或孤本,价值无以估算,他生前把这些文献都捐给浙江图书馆,为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看来,张宗祥先生“崇文载学”名至实归,在张宗祥过世50年而文化生态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纪念和弘扬张宗祥先生崇文载学精神和“铁如意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他还对张宗祥先生的“文脉、文心、文誉”做了专门阐述。
纪念特展今起开放
8月16日,张宗祥逝世50周年忌日,“崇文载学·铁如意张宗祥逝世5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西泠印社、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和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海宁市文联承办,海宁张宗祥纪念馆执行,温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嘉兴博物馆等单位协办。主办方主要领导及张宗祥先生的15位家属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据主办方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张宗祥先生是位无所不窥无所不精的国学巨匠,历时一年多时间精心筹备的这次展览,展出了张宗祥书画作品70余件、文稿书简40余种以及大量生平文献资料,全面呈现张宗祥的人生历程,反映张宗祥先生高尚的人品风范、深邃的艺术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由于浙江美术馆逢周一闭馆,今天起至8月30日,这场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的7、8、9号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张宗祥先生的这次个展也更加“人性化”,“观众能在许多场景重现的展馆里,身临其境地感受他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他那柄传说中的海宁乡贤周宗彝为抵抗清兵入侵所使用过的一直被他携带着辗转大江南北的‘铁如意’,将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他所使用过的文房、棋盘、衣物以及与家人的合影照片,他所开的药方原件和中医学著作也都将被展示出来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为纪念张宗祥先生逝世50周年,有关方面还举办了“阆声诗意·张宗祥韵语书画作品展”、“文献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张宗祥逝世50周年纪念会”、“高山仰止——纪念张宗祥逝世5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丰富的活动。昨天,“高山仰止——纪念张宗祥逝世5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海宁张宗祥书画院(纪念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