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张宗祜在北京大学毕业,即到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处工作,在中国石油地质先驱者孙健初领导下从事石油地质工作。由于他细心观察,在老君庙油矿区(即现玉门油田)发现了含中新世微型软体化石的层位,从而填补了确定该矿区含油地层地质年代的化石依据的空白。1950年张宗祜调至北京地质调查所。同年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沙漠区和当时在永利制碱厂任职的钾盐专家李悦言在一起,进行碱湖的天然碱资源地质调查,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该荒漠地区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最早的一次碱湖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调查研究工作。1950年末,为了完成建国后中国第一条全部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的铁路线——包头至银川线,张宗祜和姜国杰步行近600千米进行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多次穿越近百千米荒无人烟的地带,穿过沙地盐碱滩,4次渡过黄河,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治安情况很差,虽有解放军保护,仍3次遭遇武装匪徒袭击。但他们坚持完成了这项系统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1951 年张宗祜又前往山西太原西山进行石膏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这一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事了石油地质、非金属矿产地质、铁道工程地质调查等不同方面的地质工作,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增加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野外地质工作的兴趣,这对张宗祜以后业务上和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