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植(1828-1897)
x唐廷植(1828—1897)是十九世纪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科学和文明的人物之一,字建安,号茂枝,近代著名实业家唐廷枢之胞兄。唐家湾镇人。
鸦片战争后,美国传教士兼医生布朗在香港创办玛礼逊学校。当时,唐廷植之父唐宝臣正在布朗处打工,渴望其子能进入该校读书,遂与布朗签定为期八年的变工契约,作为三个儿子廷植、廷枢、廷庚的入学条件。
唐廷植在校六年,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毕业后,唐廷植进入港英政府新设的专门管理华人的户籍司担任翻译。
1849年,唐廷植离港赴美国旧金山。当地华侨推举他为华人、华商领袖,选其为总董。
其时,旧金山正掀起一股开采黄金的热潮,大批华人为谋生或发财远渡重洋至此,不免与当地土著有些矛盾。旧金山随之出现排华运动,州长毕格勒向州议会提出排华法案。唐廷植代表旧金山华人致函毕格勒,长达四千余字,驳斥其排华的错误观点。该信以华人对美国西部开发所作出的贡献与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论证了排华的错误。最后,加州议会经讨论后将毕格勒的排华法案予以否决。广大采金华工与华侨商人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由此唐廷植在美国华侨与美国人民中间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当地侨团阳和会馆与1849年11月建立的中华会馆,均邀请他参与馆务并出任通事。
1854年,加州掀起了一轮新的排华浪潮,美国国务院亦因此事邀请唐廷植到华盛顿听证以求妥善解决。由于唐廷植在美国多次为中国侨民争得权益,乃成为当地华侨公认的侨领与代表。
1861年,唐廷植离美归国,到了上海。翌年,入海关担任首席翻译,其间,曾参与其弟唐廷枢所著《英语集全》共六卷的详细校阅与订正,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第一部词典和教科书得以及时问世。
1873年,唐廷植接替其弟出任怡和洋行总买办。1876年,唐廷枢被李鸿章委任为开平矿务局总办,但一开始就面临财经困难。唐廷植四处奔走,几年内为开平矿务局筹集了一百万两资金,解决了办矿的困难。为此,受到李鸿章的赏识,奏准授予道台衔。1884年,唐廷枢为航务和商情出国考察两年,将招商局的总办重任,交由唐廷植接替。
除担任怡和洋行总买办外,唐廷植还投资轮船招商局,任局董;投资烟台纩丝局,任总董;发起并投资建立中国玻璃公司;还担任上海火烛保险公司首董及上海电光公司华人股东代表等,为我国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廷植对社会公益事业也十分热心。1872年上海成立广东同乡会馆广肇公所时,唐廷植任首董,并捐银万余两以充会馆活动之需。1878年,他又因与其弟唐廷枢一起赈济山东饥荒有功,被光绪帝赏建“乐善好施”牌坊,并授予三品衔。
1897年7月,唐廷植于上海病逝。其家族繁衍海内外,著名者有长子唐杰臣,是第四批赴美留学幼童,归国后接任其父怡和洋行总买办职务,在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方面所作的贡献较其父更大。孙女唐金玲为近代著名外交家施肇基之妻。曾孙女唐桂芬毕业于纽约大学,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因设计建立王牌摩天大楼而获建筑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