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华、何梅娣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4538573
本馆由[ YAN儒 ]创建于2013年03月31日

《遭遇人贩子》

发布时间:2017-04-06 16:24:55      发布人: YAN儒

《遭遇人贩子



    陌生的Q群网友发来一张图片,内容是关于寻找一个叫 “黎俊宏”的孩子的广告。
    图中放了一张两寸大小的相片,孩子长着招风耳、剑眉星眼,憨态可掬;图片下方留有联系人手机、邮箱、Q群;并注明出生年月,失踪时间,还敲了几行让人看了心酸的文字:“妈妈一看见你的照片就流泪……五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和志愿者为你开了个网上生日会,祈祝你平安快乐,希望你长大后能记起自己的名字,记起爸爸妈妈。”
    可怜天下父母心!细细浏览这几句心窝里掏出的话语,我感到眼睛一阵发酸。
    转发Q群、论坛时,无意中,我想起了自己三岁时差点被人贩子带走的往事。
    那时,父母还在江西安远县物资局上班,工作很忙,在我11个月的时候,奶奶就将我带回广东兴宁老家。
    乡下孩子野,嬉戏玩耍时总爱欺侮我,时间长了,我也不爱跟他们玩,更多时候就站在池塘边的小道上。那时爷爷还没有退休,尚在兴宁县牙科所工作,每周回来两三次,我知道,爷爷回家就要经过小道,所以我常常站在小道上等待爷爷回家,也憧憬着出远门的父母能回家看我。
    那是一个晴朗的初秋上午,马缨丹繁花正茂。我站在树下,刚好能躲避初秋炽热的阳光,我踮起脚尖,从长满锐利的钩剌枝头小心翼翼摘下一朵花球,马缨丹花球大约有乒乓球那么大,里面长满一圈圈粉红、鲜红、橙黄、淡紫、浅白的小花,五颜六色煞是迷人,花球上常常有一些比蚂蚁还小的黑虫子爬上爬下,虫子爬在花球中,大概就象被妈妈抱在怀里一样舒服吧,年幼的我常常会沉浸在这样的遐想中。
    一辆载着两个箩筐的自行车停在我跟前,一个长着刀子脸的中年人探过头来:“你是堂堂吗?”我后退一步,背着手:“你是谁啊?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中年人笑了笑,递过一块麦芽糖给我。我摇着头:“爷爷告诉我不能吃别人的东西!”他把麦芽糖放回自行车后的箩筐里:“想不想叔叔带你去找你爸爸、妈妈?”我眼前一亮,忙抛下手里捏着的花球:“你认识我爸爸妈妈吗?”“当然认识,走啊,我现在带你去!”我歪着头想了想,又摇了摇头:“你骗我!我爸爸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他眯着小眼睛,凑了过来:“你想不想坐自行车?叔叔骑车载你。”我还没拿定主意要不要坐车,坐自行车逛村庄对于只有三岁的小孩来说,的确是很难拒绝的诱惑。他一把抱起我,搁在其中一个装满鸡毛、报纸的筐里:“叔叔带你转一圈。”
    车骑得很快,围龙屋、池塘一晃而过,我兴奋得叫了起来,经过陈太成老屋巷口的时候,邻居婆婆见状叫道:“堂堂,你去哪里啊?”我高兴地叫道:“这位阿叔带我去找爸爸妈妈!”婆婆脸色刷地变了,但她镇静一下,勉强笑了笑,并朝骑车的人点了点头。
    骑车的人也装着很熟的样子:“哦,婆婆,我带他到高碑里转一圈就回来。”然后,我看到他将车骑得飞快,婆婆转身就往禾坪跑去。
    我突然慌了,意识到上当了,我拼命哭喊着:“放我下来,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人贩子停下车,回头狠狠打了我一记耳光:“你再哭!”我望着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吓得不敢吭声,当他一踩上车,我又开始大喊起来。
    当这辆车骑到四角楼路口时,扛着锄头、竹竿的村人抄小路赶到了,前后围堵,人贩子见状,忙将自行车往地上一推,转身想往左边的高碑里村道奔去,叔伯叔公跑过来,扬起竹竿往他脚上一扫,人贩子摔倒地上,人们冲上去拳打脚踢,当叔伯叔公说:“我们把他扭到公安局去!”鼻青面肿的人贩子吓得跪在地上求饶,一把鼻涕一把泪说道:“我再也不敢了,我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几个年幼的小孩,求你们放了我吧!”见他那副鬼哭狼嚎的可怜样,我不知为什么就心软了,觉得他很可怜,而忘了他打我耳光的事,遂抱着叔伯叔公的腿说:“放了他吧。”记得人们指着人贩子鼻子骂道:“滚!以后你不能再来裕顺屋,见你一次就打你一次!”人贩子朝我磕了个头,夹着尾巴扶起自行车掉头就跑。
    如果不是村人及时赶到,如果我没在村口巷道碰见婆婆,也许我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我的家庭也会因为我的走失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网上有资料表明,仅仅在2006年,中国发生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就达到2500起左右,在云南甚至发生了多起持刀闯民宅抢婴儿现象。为什么拐卖儿童案件越来越猖獗?“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才“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如此简单的量刑能起多大作用?如何认定“情节特别严重”?人贩子层出不穷挺而走险,与执法不严,量刑过轻,钱权交易假释频频是不是相关联?
    人贩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罪恶行径带给社会、带给家庭、带给当事者的伤害,又有多严重多可怕?全国每年有多少家长不惜抛弃工作、抛弃农田,倾家荡产穿州过县,开始漫长的寻子之路?又多少老人至死都不能瞑目,弥留之际依旧念念不忘被拐卖的子孙?还有,街头行丐的残废儿童,是不是被拐骗来的儿童?乞丐操纵团伙是不是将被拐儿童“制造”成各类残疾去牟取暴利?相关部门有没有做过相应的调查?……随着街头讨钱的残废小乞丐越来越多,随着贩卖儿童、抢劫儿童案件频频发生,这些事情有谁去追踪又有谁去关注?

 


(本文发表在2010年4月4日《珠海特区报》“海天版”,署名“陈镜堂”[陈彦儒原名])详见截图——



20100404发表“印象兴宁”散文之2《遭遇人贩子》.jpg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