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龙捐献所有血汗钱,在美国的一所著名的大学建立汉学系
捐献所有血汗钱,在美国的一所著名的大学建立汉学系,传播中国文明。
而这天方夜谭式的传奇,他最后竟然做到了。
他的名字叫丁龙,Dean Lung。
1901年6月28日,丁龙捐出积蓄,写了一个纸条,让他的主人贺拉斯·W·卡本蒂埃(Carpentier)交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上面写着:
“谨此奉上12000美元现金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
署名是,“一个中国人”。
按照美国当时的黄金官价,1美元可兑1.37克黄金。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简单折算一下,这笔钱,相当于700多万人民币,放在现在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也是个可观的数字。
他孑然一身,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心里却有宏愿。
人们甚至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广东人还是山东人,这两个说法都有(注:央视一档节目认为他可能是广东江山人)。他大约出生于1857年,18岁时被卖到加州当劳工。
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主人卡本蒂埃。
卡本蒂埃1824年出生于纽约,是皮匠的儿子。185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哥伦比亚学院(注:当时称学院,1896年变成大学),并成为当年的毕业典礼上的讲演者。
卡本蒂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纽约去了西海岸,先当律师,再创办了银行,后来还几乎一手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奥克兰”,在当地修铁路、建海港、造大坝,开办学校,筹建军队和市政府,并且自任市长。
他还拥有非常厉害的赚钱头脑,在商场上严谨精明。他把“奥克兰”的土地交给中太平洋铁路公司,因此换取了这家公司的大量股票。
在加州修建贯穿全美的铁路大干线时,卡本蒂埃接触了大量华工。丁龙就是其中一个。华工的吃苦耐劳,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版本中,他被称为“将军”,实际上是因为,他在加州的国民自卫队服务过。
晚年,他把“奥克兰”交给联邦政府。1889年,丁龙跟随卡本蒂埃从加州返回纽约。
在某些流传下来的版本的故事里,卡本蒂埃被描述成一个恶主人,经常打骂仆人,没有人能在他身边呆长久,只有丁龙对他不离不弃。
有些情节甚至是被这样描写的,卡本蒂埃有一天心情不好,抽烟喝酒烂醉如泥之后也把丁龙赶走了。后来卡本蒂埃家里遇到火灾,丁龙回来帮助他。将军问何故,丁龙说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将军惊叹丁龙的见识及中国文化的魅力。
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卡本蒂埃发暴脾气把丁龙赶走之后,第二天,丁龙不仅没走,还像往常一样端着盘子给他送早餐, 依然微笑着打理家务。将军问何故,丁龙说,根据孔夫子的教诲,一旦跟随某个人就应该对他尽到责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都说,仆人面前无英雄(伟人),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缺点和弱点。但若那个仆人能够包容、宽恕、真正尊重主人,英雄依然是那个英雄,两个人的境界都一起提升了。
卡本蒂埃觉得中国文化挺了不起的,一个没有读过几年书,只有基础读写能力的中国人,也有这样的觉悟和修养,出人意料,对他另眼相看。
经过一番冲突和碰撞之后,两个人有了某种心心相惜,并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历程。
加州旧金山市发行的英文报纸记载过丁龙捐赠一生积蓄,感动其主的故事。
为了实现仆人的愿望,卡本蒂埃多次同哥伦比亚大学两任校长斡旋,又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注:依然按照上文1美元=1.37克黄金计算,简单折算成现在的价值近3亿人民币),甚至捐献出了自己在纽约的住房。
建成哥伦比亚汉文系之日,他本人也濒临破产,只能搬回纽约上州乡村的老家度余生。据说,在他老家,还有一条路,名字就叫丁龙路。
卡本蒂埃在1901年6月8日给哥伦比亚校长的书信中写到:
50多年来,我是从喝威士忌抽烟草的账单里一点一点地省出钱来。
这笔钱随此信奉上。
我以诚悦之心情将此献予您去筹建一个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愿您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之命名。
这笔捐赠是无条件的。唯一的条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是我想保留今后再追加赠款的权利。
经过努力,丁龙和卡本蒂埃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汉学系的诚心感动了校长。哥伦比亚大学是最早建立汉学系的。美国绝大多数大学的汉学研究或东亚研究系都是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建立的。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当时清政府通过驻美大使伍廷芳关注此事,慈禧钦批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5000多卷善本书(据称当时价值约合7000美元)给哥伦比亚大学,李鸿章、伍廷芳等也都捐出资金。
“丁龙汉学讲座教授”,是哥伦比亚东亚系的最高荣誉。以“丁龙”为名,是卡本蒂埃的坚持。校方曾建议用卡本蒂埃、李鸿章、伍廷芳或中国皇家等来命名,被卡本蒂埃拒绝。
他说,若不以“丁龙”为名,他将撤回捐款。
这里的“丁龙”,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共同的心血凝结,是共同的心愿和文明,亦是共同的不朽。
注:美国大学里设立的所谓“讲座”(chair),通常多为纪念性质,由私人捐助巨款,投资生息,每年由利息所得为该“讲座教授 ”(chairprofessor)的薪金。
卡本蒂埃评价丁龙:
这是一个罕见的表里一致、中庸有度、虑事周全、勇敢而且仁慈的人;
谨谨慎慎,克勤克俭;
在天性和后天教育上,他是孔夫子的信徒;
在行为上,他像一个清教徒;
在信仰上,他是一个佛教徒;
但在性格上,他则像一个基督徒。
在我有幸所遇到的出身寒微但却生性高贵的人当中,丁龙就是一个。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保罗曾讲道:
丁龙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仅仅是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中的一个。
他捐出来的是钱,但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在这个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对话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一种视野。
同时,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的人,尊重他的贡献,让世人知道并记住丁龙的名字。
在如今这个文明冲突的当下,重读这个中国人和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我们是不是感到震撼人心!
连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张国焘等等也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口述实录。
而这一切的源头,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华工的远大理想。
据说后来,卡本蒂埃还多次去过中国广东,向广州博济医学堂捐款2.5万美元。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由广州博济医院创办,是一所教会医学专业学校,也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命为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孙中山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卡本蒂埃的影响力,也比想象中更大。
1918年2月3日的《锡拉丘兹先驱报》曾报道:“卡本蒂埃将军在中国待了多年, 回来之后向哥伦比亚大学赠送了礼物。??他回到美国的时候怀着对中国的深深敬仰,并热衷于谴责高加索人的缺点,赞美东方人的优点。”
一个仆人,被当作廉价劳工卖往美国,受尽凌辱。而他想到的是,美国人是不了解中国和中华文明的,他想为促进中美之间的了解做点事。
一个将军,尽管脾气暴躁,但他真诚地热爱中国文化,尊重品德高洁的人。
文化、文明,在这个中国人和这个美国的人的事迹中,其实就是个人所累积起来的真、善、美和大爱。
你只要尝试过飞,日后走路时也会仰望天空,因为那是你曾经到过,并渴望回去的地方。(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