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063
本馆由[ 思恋 ]创建于2009年11月11日

雷锋生前最后遗像在其去世五十一周年之际曝光

发布时间:2013-02-28 13:58:23      发布人: 思恋

  雷锋生前最后遗像在其去世五十一周年之际曝光。照片上的雷锋神情安详,头戴那顶因其而著名的雷锋帽,他生前喜爱的刘海仍在额际。他去世后,当地上万民众上街为其送行。此图片据称由其生前摄影师张峻先生所摄 。

这个一米五几的小个子湖南人,更多地属于1960年代之前中国人精神的一部分。他的名字是一代中国人曾经的总结:对毛主席的绝对忠诚,誓死捍卫国家,对人民和党无私的爱,对剥削和不平等的憎恨。在那个政治几乎是全部的年代,他带有强烈的“60年代政治型人格”的气质,他是那个年代泛政治主义现象的一个标本与无形之镜,供大众,尤其是学生、军人映照,清理个人内心精神和道德的暗角。
  在国家伦理格局中,“雷锋精神”的含义超出了他自己所能了解的部分。一位著名学者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树立典型进行道德教育在中国社会有很深的传统,尤其从宋代以来,就不断树立典范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来自民间,承载道德(如《列女传》、《二十四孝》)。每当社会出现道德危机的时候,就会出现道德英雄”;“然而,l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却出现了一大批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来自民间,出身于普通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家庭,他们大都在出生后没几年就解放了。他们的特征是:阶级立场鲜明、坚定;对共产党、毛主席充满感激之情和无限崇敬;对当家做主人的社会主义更是衷心拥戴,并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因此愿意完全彻底地献身于这个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没有过人的本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多为普通的工人或是解放军。他们工作起来都极为努力,忠于职守,并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履行责任而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不断督促自己提高觉悟。他们极为自信,决心克服一切物质上的困难,不因自己是体力劳动者而觉得低贱,因为他们有着高贵的品质和令人钦佩的精神。雷锋是他们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形象,继雷锋以后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全都以他为榜样,和他一样,甘做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螺丝钉精神”曾是共和国的一种强烈的黏合剂。人们以服从为最高道德,甚至认为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到了后来,螺丝钉与“一块砖”均成为某种道德与精神的象征物。

  ……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