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瓦西里耶夫去世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远远不如其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在中国,很少有人没看过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可以说,很多中国人是在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陪伴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正是从这部作品中认识和感受到了俄罗斯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24年5月21日,瓦西里耶夫出生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军队生活的影响。在他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自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入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他结束了军人生涯,进入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与夫人佐丽娅相识于1943年,创作之初,瓦西里耶夫没有工资,全家生活只靠夫人的微薄工资维持。瓦西里耶夫经常对朋友们说,如果没有佐丽娅,他就不会成为作家。两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了69年,佐丽娅于2013年1月去世。
瓦西里耶夫从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和历史题材等。他写的关于卫国战争的作品受到了苏联与战争为伴的那一代人的喜爱。瓦西里耶夫的作品被多次搬上舞台和银幕。仅《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曾在5个剧院上演,并于1972年被拍成电影。200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俄中联合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国热播。
1969年,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之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立刻在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当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文学界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1972年,这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被导演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一举获得巨大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瓦西里耶夫的名气大增,小说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这部作品荣获国家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