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老党员雍文涛
只要是住在板桥镇上的人,都知道这里共出过雍、廖、邓三大户人家。其中,雍氏家族祖辈大多数投身革命活动,其中,特别突出的人物便是原林业部部长雍文涛。
走在板桥镇上,记者一边品尝当地的名优小吃卤豆腐干,一边寻访雍文涛的子孙,板桥镇农业站站长雍思跃。
走进雍思跃的家,这是一间简朴的平房。听说记者的来意,雍思跃立即从里屋拿出一大叠有关雍文涛的资料,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报道雍文涛的报纸也被保存得很好。
雍文涛,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曾用名杨一琳。1912年5月,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雍文涛降生在位于板桥镇老街中央的“雍家大院”内,排行老五。
雍思跃听上辈说过,雍氏家族在当地是个名望之族,他的祖宗,雍文涛的父亲雍清泉曾是清朝末年著名的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从小饱读诗书的雍清泉深知,读好书,掌握好知识后就能为国为民出力,于是,他动员全家,由私人投资修建板桥镇第一座小学——板桥小学。
“当时,很多老百姓思想保守,对学校还存在疑虑,不敢来读书。”雍思跃笑呵呵地说道,“后来,老祖宗想了个办法,让自己的八个儿子全到学校来上课,以此动员大家都送孩子来上学,没想到还真出了效果。”
受到父亲雍清泉的影响,雍文涛从小就特别喜爱读书,在就读于遵义老三中时,拜在当时有名的教育先驱黄齐生老师门下,再次受到进步思想影响,追求真理,信仰马列主义,投身革命,在1934年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迅速投身革命活动中,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了著名的“三·八”南京路示威大游行和“三·二九”河北示威大游行等爱国救亡运动。
“在我懂事之日起,记得五爷曾于1982年和1993年三次回到贵州,回到家乡看望我们。”雍思跃回忆道。“每次回来,五爷都要告诫我们好好学习,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份内事,不骄不躁,时刻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成功。”
本来,记者很想去看看板桥镇老街上的“雍家大院”,不过那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旧貌换新颜”的样子。
作为林业战线上的老兵,雍文涛将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共产党事业。就算身体虚弱,他也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仅提出许多重要的建议,还撰写了《林业建设问题研究》、《林业分工论》等专著,他提出的林业分工论在实际工作中开始得到运用。
1997年12月,雍文涛因病不幸在广州逝世。去世的消息传来后,大家皆感万分悲痛。“原来和五爷约好到北京去找他,搜集一些资料后给他写本书,不过没等到这个机会,留下这么一件憾事。”雍思跃一边抚摸着雍文涛那本专著,一边黯然神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