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棠"27次捐稿酬56万元
自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于1994年3月21日成立以来,就受到了巴金的亲切关怀。每年的学校开学前后、新春佳节,或者每逢贫困地区遭遇自然灾害,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希望小学的孩童。
去年8月,从报纸上看到浙江闹水灾的消息,已经重病缠身的巴老立即要求工作人员将2万元稿酬送到希望办,帮助受灾地区的40名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今年9月12日,从文汇报上得知“上海党团员援建百所希望小学”的倡议书后,又捐赠了2万元,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笔捐赠款。
每一次捐款,巴金老人不图任何回报,只是提出一项“三不”要求:不留名、不宣传、不报道。2004年3月,上海希望工程实施10周年之际,要表彰一批对希望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当001号奖励证书交给巴金时,他再三推辞,后来经身边人员再三做工作,才收下了这份颇为珍贵的“纪念”。正如他的写作理念一样,只求“把心交给读者,也交给小读者”。
在安徽岳西县大别山区里,有个“上海文艺石关希望小学”。该校学生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援建的小学,校名是由巴老亲笔题写的。学生们引以自豪,发奋学习,以此激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