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沛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335312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5月13日

永远的申沛农

发布时间:2011-05-13 10:06:5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5月8日晚,好友打来电话说早晨申沛农先生去世了。听到这消息所受的震动是难以言表的,第一次对“噩耗”一词有了鲜活、切肤的感知。
    认识申先生有7年多,虽从未谋面,但在我心目中他不仅是平和、亲切的长辈,还是位忘年的朋友。
    1993年,我们北京工艺美术学院校报创办,临近岁末时,我们选定了一张申先生已出版的早年创作的生肖剪纸作贺岁图。因考虑版权问题,辗转从好友的父亲处找到了申先生的电话号码。电话打过去,申先生丝毫没有为难我们,爽快地应允了。要知道当年我们的稿费仅10元。更没想到的是,此后的几年申先生不再让我们用他的出版作品,而是每年都随贺卡寄上一张特别创作的生肖剪纸。我对申先生更多了一份敬重,同时与申先生之间多了些亲近感。
    申先生居住在天津的时间更多些,所以总想什么时候能去天津的话一定要去拜访申先生,但一直未能成行。几年间与申先生仅是简单的约稿复稿寄投等书信来往,很多的话总是想等见了面再谈。1999年12月31日,借休产假之机终于定下心来给申先生写了封长信,告诉申先生其实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就通过《北京少年》等少儿期刊“认识”了申先生。我入学后的第一个儿童节用第一笔过节费5角钱买了本《小鹰展翅》,尽管这本书在屡次搬家中遗失了,但书封面的套色、图样及书中的一幅“看青”插图仍印象深刻———那本书的全部插图都是申先生的作品。我是伴着申先生的剪纸长大的。
    申先生从年年约他的剪纸已猜出我是伴着剪纸长大的那代人,但对我当年喜欢并现在仍记得《小鹰展翅》深感意外和高兴。2000年申先生回到北京后立刻电话通知了我,说“认识”了许多年却从来没见过,现在回北京,见面方便多了。申先生说他的很多朋友都是从约稿开始后来变成了朋友。
    2000年美术馆办过一个《心之韵》蜡染艺术展,我很喜欢,寄了本所得画册给申先生,推荐他去看。申先生因行动不便没去成,但他又推荐了很多朋友去看。过后他打电话告诉我,他的朋友们都说那展览很好,他看了画册亦很喜欢那些作品,又探讨了个别作品。欣赏好的作品能有人分享是一种喜悦,如果看法一致那更是一种喜悦。
    此后每次去美术馆路过西安门大街都想:应该去看看申先生,可预先没约好,怕太冒昧了,没想到这犹豫间竟成了终生遗憾。
    2000年底申先生又如约寄来了设计、制作精美的“蛇盘兔”形剪纸,那是我和周围同事见过的设计最好的蛇形剪纸。有一天,申先生打电话来说,由于身体原因,虽然设计了几个蛇形图案,但力不从心制作不了,欠了几家稿子,问能不能将给我们的这张一稿两投投给另一家长期跟他有稿约的报纸?我说可以,没想到那竟成了申先生的绝笔之作。
    对申先生的相貌、年纪、因何致残我不清楚,我觉得这些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申先生8岁残疾,行动不便,手关节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剪纸作品。长年困限于轮椅的痛苦,绝非旁人未经亲历所能了解的,但这种痛苦丝毫没有带入他的作品。申先生作品透现的全部都是甜美。时下对作品冠以“甜美”的评价有空于内容而重于形式甜美之嫌。但申先生的作品不然,他的作品是发自内心灿然的甜美,他的作品充斥着爱心的真快乐,总能感染孩子,在少儿中获得极大共鸣。在我想象中,8岁前的申先生是一个健康、快乐、善良的孩子,8岁前的明朗成为了申先生内心的永远,保持了他终生内心的健康。当你面对申先生的剪纸,感受到的是愉悦的甜美,看到他苍劲大方的字体必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刚强与宏博,从而忽略了他的残疾病痛。我想这当是申先生希望的,他只想把美好带给别人。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坚信申先生的离去不是生命的消逝而是灵魂的新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