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沛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335312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5月13日

剪纸艺术家申沛农老师

发布时间:2011-05-13 10:14:4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我幼年时最喜欢的杂志是《小朋友》,上学后有《儿童时代》《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等,从这些杂志、报刊上知道了申沛农老师和他的剪纸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多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活泼而有童趣,深受孩子们欢迎,也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1981年我有幸认识了申老师。

  那一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伤残人年”,第二年,我和几位残疾人朋友创办了“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我们组织朋友们学习文化知识、就业技能、参加体育比赛,俱乐部的活动带动和鼓舞了许多残疾朋友。当时,最为困惑大家的是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因重残被困在家的残疾人朋友,他们能学习哪些技能进而可自食其力呢?我们想到剪纸艺术家申沛农。曹雁和我几经周折,找到西安门大街120号申老师家前去拜访。当时申老师已经很有名气,但他毫无名家名人的架子,对残疾朋友和蔼可亲,热情接待。

  申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谈他在多年痛苦与磨练中的感受,说对残疾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走一条切合实际的自立之路。鼓励残疾朋友发掘自身潜力,走自食其力的路。

  我与申老师同是患类风湿关节炎而致残。类风湿病带给人的疼痛,是寝食难安、刻骨铭心的,俗称为“活癌症”。得了这种病的人,最大的幸福和希望就是没有疼痛!在重病之中能坚韧地活着就十分不易,更不要说“有所作为”了。申老师是重症病人并重度致残,他几乎全身关节强直,站不住、躺不平,要变换姿势,常常因为疼痛而无法做到,需要家人照顾。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帮助残疾朋友,推掉许多报刊的约稿、放弃了一些有经济收入的创作,义务教授我们剪纸技艺,不仅教艺术,还教朋友们做人的道理。当时,协助申老师教学的还有靳鹤年老师,申老师在家教、靳老师上门教,先后有二十多位残疾朋友学过剪纸技艺,还有朋友向申老师学习剪纸创作。大家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深厚文化底蕴、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为这些残疾朋友走向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1984年,在工合国际的倡导者、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先生的积极帮助下,在俱乐部工艺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病残青年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简称残青社),申老师成为残青社的领头人,十多位残疾朋友从合作社起步,从几元钱的月收入开始,不断找到自信与自尊,进而走向社会、走向自立。残青社并没有专门的工作地点,申老师家既是办公室又是会议室,还要堆积剪纸贺年卡和纸张卡片等材料,那时申老师更忙更累了,每年从春节之后便要开始着手第二年的贺年卡设计,每年都有十几款新设计的剪纸贺年卡问世,残青社的残疾朋友们在各自家中按照申老师地设计进行剪纸复制再逐一将剪纸粘贴在卡片上并包装好。申老师还要负责与各方面联系,那时电话尚不普及,申老师总是不断地给大家写信安排生产或销售,每天都要应对大量繁杂而琐碎的事务,这在一个健康人看来只是疲惫不堪的事,而申老师该用怎样的毅力来坚持这项工作呢!说到这里,我还要特别地加一笔,申老师的父母去世后,他的生活全靠大哥全家照顾,申家大嫂是位慈祥勤劳的好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对申老师的照顾体贴入微。不幸的是,申大嫂先于申沛农去世,他的二姐又把申老师接到天津去照顾,我们几位朋友曾去天津看过申老师,他二姐夫妇腾出向阳的房间给申老师住、老两口住北房,而那个简易楼居然要生炉子取暖……申家全家人长年对申沛农的关爱与支持令人感慨。其实,所有残疾人能有所作为,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残青社生产的剪纸贺年卡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这种贺卡看似简约,但其中的艺术品味却被许多懂行人所喜爱。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日报等新闻单位,许多中央机关都长年购买这种贺卡;中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几次出国访问,都是请申老师专门设计制作礼品送给外国政要,这给申老师以极大的鼓励,朴方同志还曾特意到家里看望申老师;一些知名人士也不断来订购,如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先生、国际友人爱泼斯坦、魏路诗等,都连续多年指定购买残青社生产的剪纸贺年卡……通过工合和路易·艾黎先生的介绍,对外友协年年购买残青社的产品,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友好组织,经常来申老师家参观并连续多年购买残青社的产品。申老师既是艺术家又是残青社的中坚力量,虽然残青社不善经营,它不能以富有自居,但国际友人和国内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是一种体现在小小剪纸贺年卡、剪纸艺术品上的中国民间艺术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可贵精神。

  1991年,国家确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申老师怀着极大的创作热情,每年在助残日前特别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以表达对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感恩之情和残疾人自强不屈的信念。助残日主题的剪纸创作坚持了十年,直到2001年申老师去世。我有幸珍藏了这个系列的剪纸作品,据申老师说,助残日主题的剪纸作品每年他只做几份,其中特别送我的一份,使我深为感动。

  申老师是剪纸艺术家,他的作品感染过几代人,而他从八十年代开始为残疾人事业所做的默默贡献,特别是他以重残和无时不在的病痛之躯,一方面年年有新的剪纸创作,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残疾人学习制作剪纸工艺品的就业之路,辛勤耕耘十年,更显示了他的生命价值。1999年,西城区残联成立时,申老师也是与会代表,他多次和我谈到自己能直接参与残疾人事业的兴奋心情,并积极为残联工作献计献策,对此,我更有深切的同感,一位重残人更需要社会的认同,而申老师用自己默默无闻的作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申老师最渴望阳光,可惜他一直生活在背阳的房间内,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犹如阳光给他信心与力量;他整日忍受着疼痛的折磨,但几十年来他总是把最感人的艺术作品奉献给他人与社会。今天是申老师去世八周年的纪年日,每当人们看到申沛农的剪纸作品就会想到这位坚强的艺术家,我们坚信精神和艺术是永存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真不简单,我特别喜欢申老师的剪纸。不知有没有他的书买


    写信时间:2012/03/24 12: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