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茀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3040520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3月01日

生平概述

发布时间:2011-03-01 09:50:2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00年4月26日出生。幼承家学,酷爱美术,读书之暇,常临蒋南沙、挥南田工笔范本。1915年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1919年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受吴昌硕大写意派的启发,改攻写意,深得奶庐神髓。毕业后,赴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执教美术, 1928年出版《弗之画稿》,刘海粟题,“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工诗文书画,精研画论及古画鉴赏。工诗、文、书、画,擅长意笔花鸟画,对于国画理论及古画赏鉴,都有深厚修养。早年致力于蒋南沙、恽南田工整体系,弱冠至上海,曾受当代名画家吴昌硕、王一亭大写意画法的启发,以笔墨意趣为重,转爱白阳、青藤、八大、石涛及扬州八怪等奔放一路,深得社会人士好评,谓其笔墨健拔,气势磅礴,艳而不俗,多而不乱,有清丽超脱姿致。解放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师法自然和师我心的结合,从不似之似和无法之法中探求新风,努力反映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著有茀之画辑、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微随笔、吴溪吟草、茀之题画诗存等。
  1932年,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张振择五人组织“白社”画会,继承“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从事诗、书、画的研究,在沪、苏、宁、杭等地举办白社画展,出版白社画集。常与潘天寿出入上海诸收藏家之门,赏鉴历代名画真迹,眼界大开,艺事日进。在教学中,既能作画示范,又能阐明画理与画法,成为上海三十年代很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在沪积极举办古今书画展,为捐募救国基金不遗余力。1939年赴滇任国立艺专教授,1941年8月任福建省立师专中国画教授,解放后,和潘天寿在中央美术学院华 东分校(即浙江美术学院前身)民族绘画研究室和彩墨画系工作期间,对民族绘画的研究和为学校鉴别、购进大量明、清书画珍品,作出贡献。
  1957年任国画系主任,紧密配合潘天寿对绘画虚无主义的批判,首创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分科教学。强调中国画教学的独立性,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强调中国画造型是笔线造型,不赞成用明暗块面塑造的观念和方法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训练内容;强调教书又教人,提倡人格教育。“文化大革命”中,作《篱菊图》、《松色不肯秋》,被诬为“黑画”,被批斗,于1977年7月26日逝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