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欧影山先生印象
邱德昌
2008年春,我应《书法报·老年书画》编辑之约,采访了著名书法家尹德懋先生。在采访过程中得知尹老先生还有一位年龄比他还要长的学生,叫欧影山。欧老先生是尹老师在老年大学执教时年纪最大的一位学生,76岁时才进入老年大学开始学习生涯,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诗词书画均有长进。得知欧老先生欲结集出版诗词书画之作,我特意登门采访了他老人家。其实在采访欧影山先生之前,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三年前,应龙岩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欧贤东先生之约前往龙岩城西的排头村,为排头欧氏祖屋承德堂重修撰写序文。为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曾在欧影山先生的书斋小坐了片刻。先生的书斋虽小,但四壁挂满了他自己创作的字画,一室烟霞,令人目不暇接,即为先生雅室流溢的书画墨香所动,感叹不已——陋室虽小,竟藏龙卧虎、贤士云集。随后我在《重修排头欧氏祖屋承德堂记》中不无感慨地写道:“……文风炽盛,民风淳朴。古往今来,承德堂孕育了无数的志士能人、能工巧匠:十世介璋公,气度雍容,正直自立,有志振兴,后培植裔,邑举大宾;十三世的馥山公,手巧心灵,是远近闻名的墓匠大师兼风水先生;民国廿九年,裔孙进乔,受业新学,回乡大兴教育,创办了排头国民初级小学,开启排头创办新学之先河;至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寿、隆秀、景柏、景湘、柏佑、荣瑞、炳坤、炳松诸先贤,舍生取义,寻求人类革命真理,为劳苦大众谋求福祉,前赴后继、英勇献身,彪炳史册……”其文中所言创办排头家乡教育者欧进乔,即欧影山老先生也。
阳春三月,细雨芳菲。我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重访欧老先生的书斋,始得知先生一介书生,却一生坎坷,然乐观豁达,寄情笔墨,终老有所为、老有所得。先生室内,一张榜书引人入胜。这帧行书作品,内容虽仅“鹤寿”二字,却让我油然想起唐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来。刘禹锡的那首《秋词》十分贴近欧老先生的心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刘禹锡一生乐观豁达,虽多次谪迁,却心怀坦荡,令其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发自肺腑地称赞他是当之无愧的“诗豪”。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樽酒长精神”。欧老先生一生多次沉浮,历尽生活磨难,晚年之境,乃千帆竞过、枯木逢春。此时,他心如春风拂柳、皓月长空,虽76岁才进入老年大学,重新投入自己珍爱的诗、书、画、联、摄影等艺术领域,学习、临摹、创作,周而复始,自得其乐。他从生命的秋天里寻找到了生活的花季,在艺术的跋涉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乐趣,从而彻底走出了一般老年人那种“悲秋”的心境。诚然,欧老先生也有“逢秋悲寂寥”的时候,但他善于自我调节,及时化解心中郁闷。老人家悄悄地告诉我,他在写这榜《鹤寿》之前,偶感风寒,曾有几天心里很不是滋味,便随手写了一首自怀词,真实地表达了那时的矛盾心理:“研丹泼墨耕砚田,瓜果未收风雨绵;不羡他日茶果香,但求黍米过丰年。”然而,他这种隐隐的、淡淡的愁绪,一下子就被心细如发、善解人意的书法老师尹德懋先生察觉。尹老以书代言,旋即题赠“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米,米寿,88岁;茶,茶寿,108岁也),鼓励欧老先生走出疾病的阴影。尹老师的勉励,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令欧老先生大为振奋,没几天他就战胜了病痛,并挥笔写下了“鹤寿”这榜行云流水般的行书,重新扬起艺术生活的风帆。
欧老先生曾在一首题为《夕阳好》的自题诗中写道:“夕阳好,晚霞映彩虹。何虑黄昏近,辉煌照天窮。”对晚年,他信心百倍,决意要在诗词书画等祖国传统艺术的璀璨星空里神游一番,怡性达情,颐养天年。他在《七十今不稀》中云诵:“人生七十今不稀,八旬正是读书时,诗书画影陶情趣,百岁信步逛瑶池。”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欧老先生曾有一段艰辛的农耕生涯;落实政策之后办理了退休手续,曾一度在龙岩工业购销公司和西湖可乐厂担任主办会计,真正退休时已是76岁的老人。那年,他在朋友的鼓励下重新焕发生命的激情,找到了艺术的灵感。他拿起了相机,投身火热的生活,拍摄了不少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照片。接着,他又迷上了书法、国画、诗词和楹联。晚上,他在书房中挥毫泼墨,苦练书画基本功;白天,他走出书斋,不是跑到老年大学听课,就是和老年学友们一起践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感悟艺术。他充满激情地创作了一幅幅反映龙岩绮丽风光和大自然万物竞荣的山水画作,写下了不少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美好情怀的诗文联词;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老年书画艺术活动,与老年艺友们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不断提高艺术的表现和鉴赏能力,忘我地徜徉在艺术的百花园里,尽情地陶醉于翰海墨林馥郁的芬芳之中。
刘禹锡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欣逢盛世,百业俱兴,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倍受社会的关注。欧老先生追求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健康向上的求学态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求真求美的创作热情;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寄情诗书画联的美好情趣,诚为我辈学习之典范。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像欧老先生这样执着开拓、奋发有为的老年朋友的热诚参与和孜孜以求,我国传统艺术的百花园才能够显得如此的婀娜多姿,我们美好的社会生活才能够显得这样的绚丽多彩。
2008年4月6日于怀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