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恩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26195245
本馆由[ 下中22班一同学 ]创建于2018年09月28日

难 忘 的 聚 会

发布时间:2018-09-29 15:47:56      发布人: 下中22班一同学

难 忘 的 聚 

  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天气宜人,淡薄的云,遮挡住烈日。
从各地赶来的一群花甲之年男女,聚集在这里的一家名为“聚仙楼”的饭店会议室。
这里,这群老人们,围绕着两位比他们更为年长的人。两位年长的人,亲切地与每个人打招呼,与他们都交谈几句。
在会议室的中央,悬挂着红地黄字大横幅,“张家口市下花园中学22班团聚会”很是醒目。右手一侧是一幅竖条幅,左手一侧是一幅横条幅。
摄像师在忙碌着,抢抓着每一个镜头。
这就是下花园中学第22班同学准备了两个多月的团聚会。
 一、团聚会的发起、筹备
 22班首次团聚会的举办,来自于几个同学的倡议。
 2008年3月31日,胡培林同学的女儿结婚。15个同学聚到一起。崔秀崑同学首倡,今年是离校40周年,全班同学应当团聚一次。此倡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随即,推举杨克俭、崔秀崑(后又增加杨存根)在下花园,康存清在宣化,胡培林、张未祥在张家口分别负责与同学联系,并由张未祥向秦老师汇报情况,他们为聚会的筹备组。
此后,便分头与同学们联系。又有不少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为了联系上一个同学,有的有几个同学努力,直至家人帮助,才得到解决。杨存根同学,就联系到不少的同学。
与同学们联系后,都纷纷表示支持举办这次活动。
向班主任秦老师汇报后,不仅得到了秦老师的支持,也得到了秦老师的丈夫段兴国老师的支持。
这就奠定了我们这次活动的基础。
时间的确定。之所以选择“6.25”,是因为这是全班同学中最为集中、最有代表性离校的日子。
为了选择地点,同学们也比较了几处。最终选定在此。
为了把会务工作做好做细,在6月9日,筹备组在下花园召开了会议。就聚会的正式通知、议程、主持、费用等事宜做了研究。随后,开始正式通知各位同学。
  二、秦联英老师的到会
在有了全班聚会的提议后,由张未祥负责向班主任秦联英老师汇报。
此前,我们同学商议,鉴于老师年事已高,更是在省城石家庄,距离较远,以汇报的形式告知老师,不便邀请老师参加。由老师根据情况确定。如果老师不参加聚会,在同学们聚会后,派代表前往石家庄向老师汇报聚会的情况;如果老师能够参加,当然是我们最为希望的事情。
5月14日,在第一次给秦老师打电话时,由秦老师的丈夫段兴国老师接听。段老师告知,秦老师在院子里散步锻炼,一会儿回来。当把搞聚会的事情,向段老师做了大概的汇报后,段老师立即说道:“我听到这个消息,就是两个字,‘激动’、‘激动’、‘激动’。”连续三个“激动”感染着打电话的人。段老师还谈到曾经参加过的学生们的聚会。当说,“秦老师.....”,正在寻找贴切的词语,询问老师身体健康情况,以便了解秦老师能否参加。段老师也快人快语,答复道,“我看行,我跟秦老师说。”段老师又答应为聚会题写诗句和书赠条幅,并寄送照片。这样就心里有了底,非常高兴。连忙说,谢谢段老师,并邀请段老师一起前来参加。段老师说,他还在讲书法课,不能耽误。
后来给秦老师电话,秦老师也同样愉快地答应了参加我们的聚会。张未祥立即把秦老师能够参加聚会和段老师书赠条幅的事情,转告同学;很快,同学们都知道了老师参加聚会的消息。聚会的筹备,更加有信心;也更加细心和用心。
老师后来几次电话,询问筹备情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有这样两次。
一次是老师询问费用的问题,特别提醒我们筹办的同学,要考虑到下岗的同学困难,不要因为聚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又一次是老师对费用仍不放心,提出由老师负担一部分。老师电话说,现在我的收入比较高,给聚会出一点,减轻一点同学们的负担。
6月12日,我们再次向秦老师汇报了准备的情况。老师也告诉我们,提前到下花园。
6月23日晚8时左右,秦老师乘坐火车,从石家庄到达下花园。在下的部分同学前去接站。
6月24日上午,秦老师听取了团聚会筹备组关于聚会准备情况的汇报。
三、同学的有关联系和通知
为了此次聚会,和同学的联系,大致可以说是两次。一次是沟通聚会,听取意见;再一次是正式通知。可是,有些同学,不知道联系了有多少次。
就多数同学来说,电话联系还是比较方便的。也有几个同学,平时联系不多,为了联系上,费了一些周折。虽然费了劲,但是没有白费。全班43个(已经去世的4个同学不做统计),全部都通知到。
四、聚会
全班43人,除了1个因病、1个家中有事没有到会,41个同学参加,到会率达到95.3%。
除了秦老师参加外,邀请的那树青老师(校医)也到会了。此前,由杨克俭、张未祥二同学与牛泉源老师电话联系。牛老师电话中表达了他对所有师生问候,并预祝团聚会成功。
会议由崔秀崑同学主持。诗朗诵,进入了聚会的议程。
全班同学起立,向老师敬注目礼。
接着,秦老师开始点名。每个同学,在老师点名后,一声“到”的同时,站立起来。那时,每个人的想法或许不同。但是,四十年前的情景,出现在眼前的事实却是相同的。
胡培林同学,致欢迎词。表达出对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之情,表达了“ 珍视友谊,品味人生,互助共勉,欢度夕阳”的聚会主题。
秦老师在热情洋溢的讲话后,在老师提议下,全班起立,向已经离去的4位同学默哀一分钟。
之后,大家开始座谈发言。
在全体同学向老师赠送纪念品后,全体合影。
张未祥同学赠送同学们《谊浓情深》。
就餐了,大家还顾不上。还在请秦老师、那老师签字留念。
餐后,同学们的兴致未尽。有的同学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大家又继续交谈。
在大家交谈中,也回忆起曾经在过22班学习过后因转学等离开了的十余名同学。
一直到四点半许,才开始告别。5点,张家口、宣化的同学返程。
      聚会结束了,草草记之。(张未祥)


2009-02-08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