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历任华容县县长简介
人民政府县长 赵吉甫(1949.8-1951.2)
本姓史,为从事地下工作而改姓赵。河北省南宫县(今南宫市)史家屯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宫县政府秘书、代理县长、县长兼县武装人队长等职。1949年2月参加南下工作队,于8月到达华容,为解放后首任县长。因当年夏秋华容大水,赵吉甫上任即抓恢复生产和复垸救灾工作,调动10余万劳动大军,开展空前规模的修堤复垸和兴修塘坝工作。一个冬春的奋战,修复大小堤垸25个,使10万灾困农户得以重建家园。同时,和县委书记史伦领导全县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平定****,仅2个月时间筹集粮食714万斤,支援在西南作战的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和贺龙大军。1952年调离华容,历任常德专署工商局长、副专员兼财委主任、湖南省商业厅副厅长兼对外贸易局局长、省农产品采购厅副厅长、城市服务厅厅长、邵阳行政公署专员、中共邵阳地委书记、省供销社主任、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88年10月在长沙逝世。
人民政府县长 张贯一(1951.2-1951.11)
河北省衡水县人。1949年8月随南下工作队进人益阳。1950年2月调华容,任县委副书记;1951年2月任华容县县长。任县长期间,领导全县的第二期土地改革和土改复查工作,使华容15万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召开了华容县首届农业劳模大会,举办了华容县首届农业展览。1951年11月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
人民政府县长 宋建华(1951.11-1952.10)
河北省隆尧县人。1949年8月南下至华容,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一区(城关镇)区委书记。1951年11月任华容县县长。任职期间,组织建立县总工会等群众团体;发展卫生教育事业,改造私塾,将私立南山中学更名为华容二中,成立县卫生科;大力宣传《婚姻法》,彻底废除旧社会遗留的一夫多妻制和童养媳等恶习。同时,领导全县大力开展禁毒禁赌卖淫嫖娼斗争,革除旧社会的陈规陋习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的新生活秩序。1952年10月调离。后任国家水利电力部北戴河疗养院党委书记等职。2006年6月在北京逝世。
人民政府县长 马书玉(1952.10-1953.2)
河北南宫县人,1949年8月随南下工作队到华容,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委员。1952年10月任华容县县长。任县长期间,主持召开了华容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领导了全县宣传、贯彻《新婚姻法》,开展爱国卫生运运、取缔反动会道门等重要工作。同进,着力抓了农村小学教育和扫盲工作,成立了华容县扫盲工作委员会,推广速成识字法,开办农民夜校,使农民扫盲工作成绩显著,1953年3月任中共华容县委第二书记。
人民政府县长 阎振昌(1953.3-1954.8)
河北南宫县人。1949年8月随南下工作队到华容,任县委办公室主任,1951年10月任县委委员。1953年3月任华容县县长。任县长期间,开始贯彻粮油统购统销政策。兼任县互相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大力培训积极分子,指导农业生产,使全县在实现常年互助组化的基础上,逐步向初级农业化过渡。1954年6至7月,领导全县人民抗击特大洪涝灾害,转移灾民5万多人,在超历史洪水位的条件下,确保了护城大圈的安全。1954年8月任中共华容县委副书记。
人民委员会县长 易光明(1954.8-1956.5)
祖籍湖南省潭潭县,解放前随父迁居华容。1949年6月任中共华容沙山区工委副书记,1953年任华容县副县长,1954年8月任县长。任县长时正是华容遭受最严重洪涝灾害之时,他领导县政府全体人员大力开展救灾工作,发放救济款和贷款近600万元,从云南、四川调进大米2067万斤平价供应市场,使华容人民平安渡过了灾荒。年底组织全县劳动力,修复了全长10多万米的水毁大堤和9个溃垸,恢复了秋冬生产。并亲自带领2万余名劳动力,冒着严寒参加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1956年5月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
人民委员会县长 苏运良(1956.5-1963.5)
河北省南宫县人。1956年5月任华容县县长。任职8年期间,参与领导了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指挥了兴修宝慈观水库、修建华容河一大桥、开挖华洪运河、修建调关闸等大型水利基本建设工程。1959年以后,领导华容人民度过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1961年以后调整华容各项政策,扭转困难局面,使华容经济得以复苏。1963年5月调离。后任中共益阳地委纪委副书记等职。
人民委员会县长 黎作善(1963.5-1965.4)
华容县人。1949年4月任中共塔市支部书记,1951年11月任四区(万庾)区委书记,1959年2月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3年5月任华容县县长。任县长2年期间,参与领导了华容的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小“四清”);组建了县粮棉商品基地建设委员会,启动了粮棉商品基地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学毛田、赶白羊田,大种绿肥,培养地力,改造低产田活动,启动了华容的大型农田基本建设工程。1965年4月调离。后任岳阳地区粮食局局长等职。
人民委员会县长 曹文斌(1965.4-1968.1)
华容人。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共华容县委财贸部部长、宣传部部长、财贸办主任、副县长等职。1965年4月任华容县县长。任县长第一年,筹划修建了县城至洪山头砂石公路,开创了华容修建正式公路的历史;引进柘溪水电,组织修建电力排灌工程大会战,使全县实现了电力排灌;推广水稻良种,使全县早稻实现“矮杆化”和“农垦五八化”。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和县政府停止工作。1968年2月后任全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杨振山(1968.2-1976.11)
黑龙江海林人,满族。1945年10月参加革命。1967年5月调华容,任县人武部政委。1968年2月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兼县人武部政委,1969年12月任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县人武部政委。任县革委会主任9年,他和一班人团结一心,将华容在“文革”中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他说服各造反派组织头头克服派性,实现了革命的大联合;成立了县、公社、大队各级革命委员会,稳定了社会秩序;领导全县人民“抓革命、促生产”、开展“农业学大赛”和“创建大寨县”活动,使华容成为全国首批“大寨县”之一;扶持和发展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迎来了全国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经验交流会在华容召开;总结和推广插旗供销社“甘当农业好后劲”的经验,使插旗供销社成为全省和全国财贸战线的一面红旗。1976年11月调岳阳,任军分区副政委。
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曹文斌(1976.11-1977.7)
1976年11月,曹文斌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时,兼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同时,出席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回县后大力贯彻会议精神,在全县开展了“创建高标准大寨县”运动,主持加修了防洪大堤,修建了部分吨粮田。他在万庾公社办点,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培育绿肥、大积土杂肥、压减虫基数、降低地下水的经验,在全县推广。1977年春旱严重,他在大力抓引水抗旱的同时,提醒全县警惕可能出现的夏涝,调集排水机具,培训操作人员,安装调试设备,从而战胜了当年的洪涝灾害,保证了全县农业丰收。
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文启龙(1977.8-1980.12)
湖南醴陵人,1949年7月参加革命,1977年8月调华容,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兼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领导全县干部深入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补课教育,果断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努力实现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他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平反假案、纠正错案,为在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和诛连的人落实了党的政策;在全县大胆地推广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华容成为全省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第一县;恢复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政协。1980年12月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
人民政府县长 卢坤山(1980.12-1982.3)
卢坤山,1930年8月出生,华容人,汉族,高中文化。1949年8月参加基层工作,1952年1月入党,先后任乡团支部书记、区团委副书记、书记,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公社党委书记,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1974年3月任县委副书记,1978年3月兼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8月任县政府县长。1981年任县委书记。1984年8月调岳阳,先后任地委政法委副主任、副书记、顾问,1986年8月任市公安局顾问。1990年5月退休。
人民政府县长 汪德辉(1982.3-1984.3)
汪德辉,1940年9月25日出生,湖南湘阴人,汉族,大专文化。1958年6月参加工作,1959年10月入党。先后任湘阴县供销社干事、县委组织部干事,共青团汩罗县委书记、中共汩罗县委委员、汩罗县革委会政工组副组长。1972年2月调华容,先后任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1982年3月,任华容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副书记。1984年3月调岳阳,先后任岳阳地委农村工作部第一副部长、市郊区区委书记、岳阳县委书记、市委委员、市政府巡视员(副司级)。2002年退休。
人民政府县长 唐树林(1984.3-1988.6)
唐树林,1949年8月出生,华容人,汉族,大专文化。1971年5月入党。197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县委办干事、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管委会主任。1983年12月任县政府县长、县委副书记。1988年11月调岳阳,先后任市国土局(2002年以后称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局长兼党组书记。2005年8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助理巡视员兼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和党组书记。
人民政府县长 官平轩(1988.6-1991.8)
官平轩,1944年9月6日出生,湖南岳阳人,汉族,大学本科文化。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5月入党,先后任省革委会人保组干事、解放军南湾湖农场干事、临湘县革委会办事组干事、临湘县氮肥厂生产组副组长兼技术员、厂支部委员、副厂长、厂党总支部副书记、临湘县经委副主任兼县氮肥厂党委书记、临湘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1984年12月调华容,任县委副书记,1988年6月后任代县长、县长兼县委副书记。1991年8月调岳阳,先后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办党组副书记,1995年9月任市劳动局局长兼党组书记。2002年12月退线,2004年10月退休。
人民政府县长 马世朴(1991.7-1994.5)
马世朴,1945年7月3日出生,华容人,汉族,大专文化。1964年参加工作,1965年4月入党,先后任公社干部、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县纪委副书记、县检察院检察长等职。1991年7月任县政府县长兼县委副书记。1994年5月调岳阳,任市监察局局长、纪委副书记。2005年退休。
人民政府县长 徐克武(1994.5-1996.12)
徐克武,1947年1月25日出生,湖南益阳人,汉族,高中文化,经济师。1966年8月入党,196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县革委会青年干事、县氮肥厂副指导员、团县委主管干事、公社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运输公司副经理、钱粮湖农场党委办主任、钱粮湖农场副场长、钱粮湖农场党委副书记。1992年10月调华容县任县委副书记。1993年8月后任县政府代县长、县长。1996年12月调岳阳,先后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调研员。
人民政府县长 郭健康(1997.1-1997.10)
郭健康,1949年10月出生,湖南湘阴人。1971年2月参加工作。1997年1月调华容,任代县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因华容于1996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全县淹田15万亩,团洲垸、团山垸、三合垸先后溃泱,11万人被迫转移。郭健康任县长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全体负责人支持下,组织全县干群大力修复堤垸。一个冬春,调动挖泥船6条,大型推土机24台,出动劳力12.5万,堵复大堤决口处长1154米,修复隆庆隔堤、新生隔堤、加高加固南隔堤,加固防洪大堤41公里,整治险工险段115处,共投工近500万个,完成土石方700余万立方米,投入建设资金8080万元。
人民政府县长 包忠清(1997.10-2001.2)
包忠清,1955年11月出生,华容人,汉族,大学文化,在职研究生。1973年2月入党。1976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县农林局技术员、干部。1980年9月调乡镇(公社)工作,先后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管委主任、乡镇长、党委副书记 、书记。1991年12月调县委,先后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1997年9月后任县政府代县长、县长兼县委副书记。2001年2月调岳阳,任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市农办主任。2003年1月任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
人民政府县长 鲁先华(2001.2-2004.6)
鲁先华,1963年10月出生,湖南望城人,汉族,大学文化、学士学位、研究生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入党,先后任电力部中南勘测设计院水文测报大队副队长、队长,设计院多种经营处处长。1998年9月调华容,任县委副书记。2000年11月先后任县政府代县长、县长兼县委副书记。2004年6月任岳阳市副市长兼省援藏工作队队长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
人民政府县长 向伟雄(2004.12-2006.4)
向伟雄,湖南临湘人,1978年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入党。历任临湘市农业局干部、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岳阳市财贸办副主任、工委委员,岳阳市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4年12月调华容,任县委副书记、县长,2006年1月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人民政府代县长 汪涛(2006.4- )
汪涛,湖南湘阴人,系建国后十四任县长汪德辉之子。中共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岳阳师专。1989年7月至1993年3月在岳阳市农校工作,先后任宣传专干、校团委书记;1993年3月至1997年3月在岳阳市农经委(市农办)工作,先后任培训中心和综调室副科级干部、综合调研室副主任;1997年3月经公开选拔任岳阳市团委副书记至2003年4月,其间,兼任市青联主席、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市政协四届、五届常委,并于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在职参加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结业;2003年4月至2005年6月任平江县委副书记;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任平江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2006年4月调华容县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2006年6月继续当选为县委副书记。参与制定了县委“主攻新型工业,做强优势农业,建设秀美城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在新河乡办点以带动全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