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杨至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25297425
本馆由[ Cemiy ]创建于2013年01月31日

将帅之情

发布时间:2013-01-31 17:43:26      发布人: Cemiy
毛泽东对杨至成说:你这个供给部长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就让我管你一顿饭。
毛岸英、毛岸青对杨至成说:决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
毛新宇说:在我军优秀的高级干部中,与我们家关系这么密切的,杨至成同志是一位特殊的人物。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统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不少高级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与被称为红军大管家的杨至成将军几十年的将帅情,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1927年6月,杨至成从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后,分配到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月1日,他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1月12日,又随朱德、陈毅参加了湘南起义,起义军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后,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杨至成任师部副官长。4月下旬,朱德率部去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杨至成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5月4日,朱毛两支红军举行了会师大会,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6月下旬,在保卫井冈山的龙源口战斗中,杨至成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被送到红军医院去养伤。7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外出作战,战伤未愈的杨至成被任命为井冈山留守处主任。
当时,山上的伤病员达800多人,占全体人员的六分之一,困难巨大。不仅医疗院所设施简陋,而且医生极度缺乏,更困难的是缺少医疗器械和药品。许多红军伤员因为得不到起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小伤拖成了大伤,大伤导致残废,甚至失去生命,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杨至成和医院、医疗所的同志一起,千方百计想办法,上山采挖中草药,用来为红军战士医伤治病。井冈山的竹子多,他们便用比较粗的竹筒制成消毒盆、便盆、脓血盆,把竹片削薄用火烤弯后,制成一把把镊子;担架和手术床等,也都是用竹子做成。最困难时,医院连消毒用的盐都找不到一点了,为伤员洗伤口只能用白开水。  杨志诚(左一)
7月底的一天,杨至成顾不得自己尚未痊愈的伤口,动身去永新找毛泽东。毛泽东听完杨至成的汇报后,极为关切地说:“是呀,我们好人没有吃,没有穿,是不大成问题的。但伤员就不一样了,他们为革命流了血,我们一定要照顾周到,不然会影响战斗情绪。这不单是个伤病员的问题,而要看作是一个战斗问题。如果不医治好伤病员,传到部队去,就会在战士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对伤病员的医疗看护工作,非常重要,是一个政治任务!”毛泽东接着问:“具体要我解决什么问题?”杨至成回答说:“解决钱和药的问题。”毛泽东说:“好吧,你到31团去,到军医处去分点药带回去,要经理处想办法分一些钱给伤病员用。你看需要多少钱呢?”杨至成不好意思地张张口说:“200块大洋吧!”毛泽东说:“好,就这样!”他随手写了一张条子,要他交给31团团长朱云卿去办。随后,他又向杨至成讲了一下革命斗争的形势,指出当前困难是很多,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要杨至成回去转告伤员,安心治疗,争取早日重返前线。朱云卿见到毛泽东的条子,找来两位处长落实。军医处长给他分了一些碘片和酒精;经理处长杨立三却手头无钱,但答应马上筹措。两天后才筹到160块大洋。杨至成已经很满足了。杨至成回到井冈山后,向伤病员传达了毛泽东的关怀和指示,使大家深受感动。大家表示一定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康复,赶回前线杀敌。带回的160元,杨至成将其分成两份,60元用作补助伤病员的伙食费,100元交给王佐,要他利用老关系,到吉安市去买急需的药品。王佐避过敌人的检查,为井冈山买回了一批急需药品,使红军伤病员的治疗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在党内军内的领导权。徒有虚名的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住在云石山上的一座古寺里,面对严峻的形势,心情十分郁闷。1934年8月中旬一个闷热的下午,已被降职的杨至成从驻地梅坑赶向几公里地外的云石山,去看望毛泽东。为了走捷径,他从一片稻田里斜插了过去。当他带着两脚烂泥,满头大汗,爬上近百米高的云石山,来到云山寺时,第一个看到的是贺子珍。贺子珍递给他一碗凉开水,说毛泽东正在后面的树林里乘凉、和人聊天。杨至成赶到那里一看,
  杨志诚给大女儿的题词
只见在一棵大樟树下,毛泽东正和一个和尚模样的人,面对面地坐在石头上,一边摇扇子一边谈古论今。看见杨至成,毛泽东略略一愣:“噢,至成同志,你看我来了?”随后指着那位和尚模样的人介绍道:“他叫骆能和,比我小4岁,原先是云山寺的住持,他供的是福祖菩萨,据说是管天下太平、人间平安大事的。我们来后,占领了骆大师的地盘,他就搬到村里去住了。我劝他干脆还俗,娶妻生子算了,他正在考虑呢!”骆和尚笑笑说:“毛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经常和毛先生聊聊天,能受到许多教益呢!”骆和尚走后,毛泽东引杨至成回到屋里,问道:“至成同志,我的朋友现在不多了,你还敢来看我!”杨至成看看脸色有点憔悴的毛泽东,心头一热,差点掉下泪来,说:“毛主席,您比过去可瘦多了,要注意身体呀!”
毛泽东点了支烟,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我的身体很好。”杨至成本想说一句安慰的话,但却没有说出口。毛泽东似乎看出了杨至成的心情,反而安慰起他来:“至成同志,你被降职的事我听说了,你有什么想法?”“我的工作没做好,但是我尽力了……”毛泽东沉思着说:“是呀,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后方工作基本保障了前线的需要,是很有成绩的。”“可是,仗没有打好……”“仗没有打好,有实力的问题,但主要的是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不对头。什么‘堡垒对堡垒’,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他们忘了与敌人比起来,红军还处于弱小阶段。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这是叫化子与龙王比宝嘛!”杨至成见毛泽东一下把问题点透了,忙问:“主席,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要做工作,要等待。至成同志,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革命总会成功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在中国这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要取得革命的胜利,绝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至于我们个人嘛,受些委屈不要紧。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但肚里要能撑船,还要能放得下飞机大炮才行呢!你说是不是?”毛泽东的一席话,扫去了杨至成胸中的郁气,他感到心头亮堂多了。聊了一会,杨至成看看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毛泽东说“不忙”,又领他去旁边的屋子里看望住在那里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张闻天很高兴地握着杨至成的手,关心地劝慰了他几句。患难见真情。在云山古寺门口,毛泽东和杨至成紧握双手告别,互道“保重”。1957年12月下旬的北京,人们都忙着准备欢度新年,到处是一片节前的繁忙景象。下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的杨至成上将突然接到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电话:毛主席想要见见你,请你带上夫人和孩子,晚上10点钟到中南海去。” 放下电话,杨至成好久没有挪动身子,心中好一阵激动。杨至成急忙把这个喜讯告诉夫人唐慧文,叫她快准备准备。唐慧文听后更是激动得手忙脚乱,不知该准备什么。彭德怀在电话里通知说带着孩子去,可是他们怕几个孩子调皮,打扰毛泽东,最后决定不带孩子去。晚上9时半,杨至成夫妇乘车从西长安街的新华门进入中南海,来到丰泽园门前停住。他们进门后经过古色古香的“颐年堂”,来到“菊香书屋”。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怎么没带孩子来?”杨至成回答:“他们……都睡觉了。”毛泽东看了看唐慧文,笑眯眯地问:“这是杨夫人了?”唐慧文的脸“腾”一下红了,自己才30岁,可毛主席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么称呼多不好意思啊!坐下后,卫士献上茶,毛泽东便和他们聊起了家常。他问唐慧文是哪里人、有几个孩子了等等,又和杨至成聊起了他们走过的道路,话题有井冈山、瑞金、长征、延安等。不知不觉,已到深夜11点,毛泽东邀请杨至成夫妇共同进餐。杨至成说已吃过晚饭了,但毛泽东执意要请他们吃一顿饭。在旁边过厅的一张圆形饭桌上,摆上了四菜一汤和一盆米饭。毛泽东说:“家常便饭,随便尝尝。你这个供给部长,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就让我管你一顿饭!”带有辣味的菜,对贵州人杨至成来说不成问题,但对辽宁人唐慧文来说就有点火辣辣的。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主张女同志要多吃点辣味,不辣不革命嘛!”席间,毛泽东又问起杨至成的病情,关心地对他说:“我们现在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你要把身体养好,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餐毕,已近凌晨。杨至成夫妇向毛泽东告辞。毛泽东亲自送他们出了“菊香书屋”小院,送出了“丰泽园”。在“丰泽园”门外,毛泽东目送他们上了车。车开动了。杨至成夫妇回首望去,毛泽东还在灯影里向他们挥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