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医学奇迹为惠民绝技——周殿元
50年代初期,纤维内镜技术作为消化学科的一种划时代创举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然而,这项被称为医学奇迹的技术,由于其插镜技术难度非常大,直至70年代初,发达国家送达回盲肠的成功率仅80%左右,我国对此技术更只能“望洋兴叹”。
1957年,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的周殿元,在旧书店里买到一本日文的《胃镜诊断学》,回院后不久便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纤维结肠镜的攻关。
人的大肠像一座迷宫,纤维结肠镜要顺利穿过迷宫到达回盲部,才能准确诊断疾病。周殿元像一个正在穿越雷区的工兵,紧张而又小心地探索着。寻找插镜的最佳途径,绘制了数百例成功和失败的图形,终于找出规律,并系统总结出“四项插镜基本原则”和“八项基本技能”。1978年,纤维结肠镜送达回盲部成功率达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让肠胃病患者都能享受这种良好的新技术,周殿元将1000册饱含心血的《纤维结肠镜检查法》单行本从广州免费寄往全国各地医院,南方医院内镜培训班办了一期又一期,1000多名学员遍及全国各地的568家医院。到70年代末,结肠镜技术已成为我国广泛使用的消化病诊疗技术。此后,周殿元又率先在国内介绍了纤维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经验,他采用的长蒂大息肉的紧密切除法和内窥镜下钳取胆道蛔虫术,都早于国内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