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殿元为民育英才不悔青丝白
今年7月7日早晨六点钟,在美国攻读博士后的王继德刚从广州白云机场走下飞机,就从迎接他的人群中一眼认出了满头白发的导师周殿元教授。他顿时眼眶一热,还没等他开口,周殿元已经快步走到他跟前,紧紧握住王继德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大家都欢迎你回来啊!”原来,周殿元担心王继德同机携带的价值5万多元的实验试剂不好过关,同一位院领导早晨5点多钟就赶到机场,和有关部门协商,终于使这批试剂安全顺利运回医院。
周殿元正是这样毕生致力于祖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他要求学生把老百姓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他有两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先后到西藏和青藏高原代职工作。第一位是当时的消化科副教授杨希山。这位在回肠粘膜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在周殿元的支持和鼓励下,1995年为我军第一位志愿到西藏工作的博士。在西藏工作的一年中,他把导师的内镜技术传遍雪域高原,为无数藏民解除病痛。第二位是现在的消化副教授姜泊博士,在艰苦的青藏线上,他把自己所学全部应用到服务边防军民之中,并想办法为边疆人民引进厂家赠送的价值50多万的先进设备。谈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现在已是南方医院院长的杨希山教授深情地说:“我虽然也是农民的儿子,但如果没有周教授的言传身教,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在对待病人的感情上,导师给了我深刻的影响。”
周殿元影响的是一代人,是一个学科。在他培养的69名研究生中,先后有16人次在国家、军队和广东省获得科技成果奖,21人次获“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百名医学科技之星”等称号。在他科里,年青人个个有课题,中青年骨干人人有成果,教授们全部有专著。1998年,周殿元带领学生完成的“幽门螺杆菌与海尔曼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致病性及诊治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