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 侠骨柔情——纪念许瑞祥兄弟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一位既平凡又特殊的人,他是姆姆的好儿子,黄陵的好丈夫,许陵韵的好父亲,朋友们的好兄弟,长江漂流探险队的队员,重庆民间救援队的创始人,藏区50名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可可西里科考队的探险家,北川地震现场救援的志愿者——许瑞祥兄弟!
要比个子,许哥只有1.65米;要比重量,许哥只有130斤;要比相貌,许哥从来都没有玉树临风过,一直都黑不溜湫;但要比胆气,他会站立在长江汹涌翻腾的波涛上救助队员;要比体魄,他会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上挖雪推车、勇往直前;要比精神,他会在无人区断水断粮时带领队友勇敢突围;要比胸怀,他会伫立高山大河荒原,援手弱小、他人和众生。
1986年,作为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一名正式队员,24岁的许瑞祥曾在金沙江的绝壁上声嘶力竭地呼唤着队友的名字,眼看着队友渐渐被江水吞噬;曾在通天河的湍流中随波逐浪,靠着老天的眷顾逃脱劫难;
2007年,45岁的许瑞祥与好友曹建勇、侯卫东、田祥丰等,发起为川西藏区理塘县格聂神山的藏族村小解决饮水困难,那里的络泽仁校长和孩子们至今记得他们的滴水之恩;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46岁的许瑞祥与侯伟东、石成明等朋友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北川县救援,路遇翻车、跳下悬崖,这一次,死神又与他擦肩而过;
2009年,47岁的许瑞祥与朋友们发起成立了重庆民间救援队,带头捐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和朋友们一起致力于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更多的民众,得到华岩寺道坚大和尚的支持与赞同。
2010年,48岁的许瑞祥和白勇、焉总等朋友顶着大雪,数次为四川巴塘英巴活佛的“帐篷小学”的失学儿童们送去书本教材、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并向朋友们募集20万元资助“帐篷小学”校舍的建设,与作家红尘一起在重庆工商大学义卖售书,征集数10名志愿者赴藏区支教。
2011年,49岁的许瑞祥曾随同科学考察队以及他的好友杨勇,两度到可可西里无人区考察三江水源;曾在无人区跌跌撞撞地摸索了四天五夜,仅靠蝌蚪和蜗牛维持生命;曾与两只狼狭路相逢,凭着机智脱离险境。
这位尧茂书时代的风云人物,这位永远在他人危难时应声而至的好汉,在他50年的人生历程里,伴随着他的不单只是顶天立地,更多的还有他的侠骨柔情!
其实许哥的人生经历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经历极其相似。他出生于巴县大观的一个农村家庭,是家中5兄妹中的老大,靠勤奋读书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去到攀枝花工业基地工作,与重庆女子黄陵恋爱后,辞职来到重庆建立了温暖的小家庭。
像所有的男人一样,许哥是家里的主心骨,生活中的顶梁柱。他曾经做过杂志社主编,在朝天门从事过服装批发,办过有机肥料加工厂,策划过无数大型文化活动项目,担任过探险协会的秘书长、副主席,涉足过户外拓展训练、旅游开发和餐饮行业……
生活的磨难和工作的平凡,或许与长漂的壮举、可可西里的探险有着巨大的反差。但许哥依然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精彩无限。我们不仅可以在涪陵、奉节、黔江的探险上,看见许哥的身影;我们也能在解放碑的圣诞狂欢、朝天门的灯火阑珊里,听见许哥唱《康巴汉子》、《敕勒川》的柔情;我们不仅可以在雀儿山的惊险、折多山的暴雪里,感受到许哥的勇敢和胆气,我们也能在许哥泡的大红袍、普洱茶里,品味到他的浓情与真诚。
在许哥身患癌症、重病其间,无数的朋友奔袭而来,为他祈祷,为他祝愿,向他伸出了友爱的援手;最后许哥在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还在用手势指着水,让家人给每一位前来看望他的朋友递上一瓶矿泉水。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他都是一个对别人的关注和关爱,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关爱,远远地超过了对他自己的关注和关爱更多的那种人。我们在许哥的身上,可以学习到无私、无我、无畏的境界,而只有真正具有英雄式胸怀的人才能走得如此悲壮、如此宽阔、如此辽远!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无常的、多桀的,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一定是那些对生活最有感受、最有奉献的人。
大爱无疆!真爱永存!许瑞祥哥哥,希望上路的时刻你能触摸到兄弟们过往的笑脸,希望来世时大家依然可以做亲密战友、狐朋狗友。无论是朋友的记忆,还是亲人的怀念,你都永远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好兄弟、好朋友、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