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吴君贤报警后蹊跷死亡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04976626
本馆由[ 我的精彩 ]创建于2012年03月08日

纪念伟大的村支书

发布时间:2012-03-08 10:37:36      发布人: 我的精彩
翠峰塬上的领头雁——记周至县翠峰乡东红村党支部书记吴君贤


阅读次数:536  

翠峰塬上的领头雁

——记周至县翠峰乡东红村党支部书记吴君贤

  李斌成     

东红村地处青山脚下,距宗教名山青山口约3公里,距107省道0.5公里全村由9个村民小组组成,居民430户,人口1800人。近十年来,东红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天到来,东红村的田野绿麦如毡,桃李争荣,一栋栋漂亮时尚的小楼在一片嫩黄嫩绿的树丛中若隐若现,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幸福祥和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会不由得想起致富的带头人吴君贤。

提起吴君贤,在方园十几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翠峰塬上改革开改后最早富起来的典型人物,奋斗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目下拥有上千万元资产的个体面粉企业。与此同时,他又担任着该村的支部书记,和双委会全体成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率领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为东红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艰难的创业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吴君贤家境贫寒,家里口数多,一年到头,常常为吃的口粮发熬煎。他是家里的长子,身后有四个妹妹,父母年纪大,高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中的生活重担。那个时候,身为村团支书的他经常为家里的开销犯愁,几个妹妹上学需要花钱,家里的油盐酱醋需要花钱,偶尔有谁伤凉冒凤也需要花钱。花钱的路数太多,来钱的路数太少,甚至于连逢年过节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的想法都不敢有,和当时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一年四季,老虎守着一张皮。万般无奈之下,他下了决心,顶着压力,东拼西凑地买了台打糠机,干起了那又脏又累的营生,挣个辛苦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紧张张,恓恓惶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政策放开了,允许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快到而立之年的吴君贤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开始了他一生中漫长而艰苦的创业历程。做生意就得有本钱。为了酬集本钱,他费尽周折,饱尝了辛酸。那个时候,农村的发展刚刚起步,有余钱的家庭几乎很少很少,贷款苦无门路 。最终在亲友的帮助下,他酬得少量资金,小打小闹做起了刺绣生意。但本钱太少,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还是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后来,乡镇企业局打听到吴君贤与当时咸阳纺织厂有特殊的私人关系,主动找上门来与他合作,做起了布匹生意。他牵线搭桥寻找货源,生意做成后,按事先约定的比例拿取提成。一年生意下来,吴君贤已小有积蓄。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他没有感到丝毫的满足,他已经看到了当时布匹生意的巨大潜力,毅然做出决定,准备单干。

(二)在商海中奋力搏杀

飞翔是大雁的种本能,也是大雁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历史将发展的机遇赏赐给了这一代人。吴君贤只能张开翅膀飞翔。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显得顺理成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哑柏地区的刺绣业方兴未艾,对布匹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经常出现货源短缺的现象。许多布匹商贩找不到货源,进货时往往空手而归。吴君贤则通过本村下乡知青介绍,和咸阳纺织厂建立了互信关系。他从未拖欠过厂方一分钱,厂方也从未短他一次货,布匹生意异常兴隆。有时一车货未到,购买布匹的小商贩就早早等候,货一回来,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出手。凭着布匹生意,吴君贤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为他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九十年代后,随着周边地区纺织业的蓬勃兴起,贩卖布匹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供需趋于饱和,价格下滑,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吴君贤把目光又盯在了布匹加工上,把布匹加工成床单,其利润空间更大。1992年,他投资办了一个床单厂,不到几年便收回全部成本。后来床单厂又为他创造了大量的财富。2002年他又创办了枣园面粉厂。生意依旧兴隆,其翠仙牌面粉也销往我省一些大中城市及甘肃、青海等地。为了跟上时代,满足市场,从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他按高标准重新建了厂房,对原有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到今天,他已是拥有千万资产的个体面粉企业的老板。

(三)致富的领头雁

君贤富了,他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可是他老是高兴不起来。他觉得自己有点儿孤独,就像一只大雁,飞得再高再远也只是自己孤零零一个。要是有几十只甚至几百只大雁一起,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在深遂的蓝天上自由翱翔,那该多好。

君贤自小就孝敬父母,待人宽厚,富裕了更是不忘乡里。他是一名老党员,心里时常牵挂着家乡的前途和命运。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得到了他无私的援助。一些人重病在身,无钱医治,他就慷慨解囊。老党员王建文大病一场,弄得家里一贫如洗,过年成了问题,吴君贤自掏腰包,给了王建文1000元,帮王建文度过难关。象这样急人之所急,扶贫帮困的事做了多少,东红村没有那个人能算得出来。因此,吴君贤在村人中间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2002年,东红村发展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吴君贤的肩头,他和村主任吴万银均以高票当选。吴万银为人谦和。工作能力强,是村子里的手艺人、能行人,是村委会的领导骨干,是吴君贤的得力助手,两人的工作配合默契。

此时的吴君贤把自己的企业放到了一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村子的发展上,他深切感受到那份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

新班子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集资建校。

村上的那所学校很早就引起了吴君贤的关注。

学校沿着沙河而建,校舍全都是土木结构,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年的风风雨雨,墙体已经倾斜和裂缝,有的甚至于局部垮塌,屋面凹陷。教室内的木构件因时间过长,有的已局部破损,这些房子严格地说都是危房。让全村的孩子挤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真地让人提心吊胆。吴君贤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一个村子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所小学的校舍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在心里盘算着,盘算着,最后拿定了主意—集资建校,盖一座漂亮的教学楼。

当吴书记把自己的想法在村委会上讲出来的时候,除了他以外,其余的人几乎都倒吸一口凉气。一座教学楼少说也得三十万元,这钱从那里来?吴君贤发话了。钱的问题确实有困难,但是再难也得想办法,我们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无非有两条路,一是集资,二是引资。引资由我牵头,集资由我带头,就是再难,也要把我说过的话变成现实。话音一落,吴君贤从自己衣袋里拿出一万元,交给村上的会计。对在座的村干部说,在这个问题上,村干部都一定要带好头,你们自己集资多少要考虑自己的力量,也不要太难为自己。

吴书记把话说了,钱也捐了,在场的谁都知道他的脾气。他不说不做,说了必做,就是十头牛拉不回来。

在吴君贤的带领下,东红村村民踊跃捐资,与此同时他们争取到了县教育局和县团委的支持,得到了西安市紫薇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力援助,教学楼的资金很快落实到位,工程很快上马。到2003年九月,一座价值30多万元漂亮的教学楼建成并交付使用,实现了东红村全体村民的宿愿。

东红村处于丘陵平原的过渡带,大部分土地大平而小不平,也有相当一部分陡坡地。由于水利条件的限制,许多群众致富无门,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吴君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率领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把平整土地和发展水利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他们费尽周折,终于为村上争取到了农田改造项目,但是平整土地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好多群众觉得耽误了一料庄稼,太可惜,心里无法接受。一连几天,吴君贤、吴万银以及村委会全体成员,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们黑了瘦了,声音嘶哑了,一言一行,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平整土地工作终于展开了。吴君贤率领的的确是一个廉洁的班子,勤政的班子,务实的班子,受群众拥戴的班子。几年里,东红村在没给群众摊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农田改造500亩,打机井6眼,修水塔6座,铺设节水管道10000余米。完成了9个组全部的人畜饮水工程。这些硬件设施,给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之后的几年时间,东红村很快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到2006年底,东红村已栽植猕猴桃300余亩,杏100亩,核桃80亩,水蜜桃150亩,荔子100亩,初步形成了以猕猴桃为主的杂果林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单一依赖粮食生产的格局,为群众脱贫致富拓宽了门路。

鸿鹄之志在高远。吴君贤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为了村子的发展,他自费到浙江华西村取经学习。华西村的风貌,与管理方式,华西村的富裕与文明,着实让吴君贤大开了眼界。他个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的很大地变化。

东红村9个生产小组,人员居住较为分散,组与组之间都以土路相连。天旱尘土飞,雨涝烂泥汤,群众出行非常困难。到了水果成熟季节,一遇阴雨天气,就直接影响水果的销售。道路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7年,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给东红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吴君贤一班人,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不放,为东红村争取得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到2008年底,水泥硬化进村路及街道总长达到19000,建成了52层村部办公楼、文化广场等。今天,东红村已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这就意味着东红村的发展又面临着一次飞越。

东红人在吴君贤的带领下正在告别雨鞋,告别破房子,告别一切陈旧的东西。同时,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创造甜蜜幸福的生活,创造崭新的历史篇章。

已经连任三届村支书及县人大代表,年近华甲的吴君贤思考着东红村的明天和未来。有许多事在等着他去做,那些是很有意义的事,让他没法闲着。他义无反顾,就是离任以后也决不选择放弃。

在翠峰塬上,在东红村,能高飞的大雁已不止吴君贤一个。在他奋力高飞的过程中,这些大雁已经列出了整齐的队形。从此他的旅途不再寂寞。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看了伟大的企业家成功的支书。周至的黑势力太大了,显的周至的县政府无能,垃圾。


    写信时间:2012/03/13 10:52:51
  • 案子就这样结了赔了区区几万块,黑势力和县官员的勾当令人唾弃。如在天有灵,凶手会得到报应的。三世轮回子孙也会有报应的。


    写信时间:2012/03/11 13:01:23
  • 人民的好公仆就这样去了,他一生为东红村做的一切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老支书一路走好!


    写信时间:2012/03/10 15:26:05
  • 请求舆论支持,要求政府逮捕凶手!换被害者公道,安慰其在天之灵!


    写信时间:2012/03/08 15: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