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训:人物介绍
马立训,1920年出生在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1940年4月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山东纵队4支队12连一名战士。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立战功,不久就当上了机枪班班长。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马立训所在的山东纵队1旅3团奉命深入鲁南敌后,坚持抗日斗争。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面对敌人不断加固的堡垒围墙,已经提升为排长的马立训创造性地提出了“快送快炸”、“用爆破掩护爆破”的连环爆破的方式,将日伪军自诩为“铁打的庞庄”炸成了烂豆腐,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道。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1944年7月,经过血与火锤炼的马立训出席了八路军山东军区英雄模范大会,被评为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 1945年8月,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不幸中弹牺牲。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他所在的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被命名为“立训村”。山东军区还在部队中广泛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使英雄的精神在战火中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