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七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烈士和夫人
刘英,原名声沐,1905年出生于江西瑞金象湖镇竹岗村。他高小毕业后在家乡任小学教师,开始接触进步书刊。1927年在瑞金城开米店,结识了中共瑞金地下党负责人,1929年4月改名刘英,参加工农红军第4军,并入了党。1930年起,刘英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决定由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他担任红7军团政治部主任;11月,红7军团在重溪地区与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他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19师政治部主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成员。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在赣东北的怀玉山区陷入重围,刘英和粟裕一起带领部队突围。突围之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他任政委。挺进师进入浙江,建立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同年10月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会师,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刘英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1936年2月,粟裕率挺进师主力返回浙西南,刘英留浙南在鼎泰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部队发展到1500人,再加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达数千人,游击战争范围遍及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及闽浙东部边界30多个县。1937年10月挺进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3月,粟裕率部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奉命留浙江坚持斗争,担任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浙江临时省委书记、省委书记。1941年夏秋,中央先后任命刘英为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负责指导浙江、福建、江西三地区的工作。1942年2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捕,先囚永嘉看守所,后转永康方岩。是年5月18日,在永康方岩慷慨就义。
刘英夫人是丁魁梅,她1916年出生于天台县城东坑边村,童年入丹丘小学读书,后转入赤华女校。1928年进天台中学后,她曾多次在中共天台县委机关刊物《赤城》上发表文章,为妇女鸣不平。1935年秋,考入浙江大学附设高工染织科,一年后因家境拮据转入杭州师范学校。
七七事变后,丁魁梅激于民族义愤,离校回乡,参加天台县抗日后援会和天台县民众抗日救国团,从事救亡活动。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中共天台县委妇女部长、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二区区队长;7月,调任中共台州特委妇女部长;10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妇委委员,兼任省委机要秘书。1939年10月与刘英结婚。刘英牺牲后,她由温州启程辗转至上海,向中共华中局派驻上海的主要领导报告,使中共浙江省委仍能与中共中央保护密切联系。此后,曾任华中分局组织干事、组织科长、第三野战军后方总留守处政治组保科副科长、华东野战军妇女干部学校干部科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丁魁梅担任过中共南京市委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南京染织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江苏省轻工业局局长、浙江省委工业交通部干部处处长、浙江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浙江省人事局党组副书记兼副局长。1986年病逝后与刘英烈士合墓于永康方岩。
刘英烈士有一男一女两个子女。女儿刘小英,1940年出生,出生以后先由天台的外婆家抚养,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十三期,1997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儿子刘锡荣,1942年5月出生。1963年进入浙江农业大学蚕桑园艺系蚕桑专业学习,毕业后到浙江省安吉县东风林场劳动锻炼,1972年担任浙江省生产指挥组秘书,1978年浙江省农办秘书处副处长。后来,他还担任了温州市市长、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