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慈母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5963318
本馆由[ hbh ]创建于2015年06月12日

感谢父亲,让我懂得了人生……

发布时间:2015-06-18 23:40:52      发布人:

 

         因为祖父、父亲生前都是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教书匠,姑妈退休前是也老师,

自己则是当了三十余年“孩子王”的老园丁,小弟正在特教学校里做电脑教师。每年

的教师节,我的心底总会涌起难以遏抑的思念、回忆与感动……总想问一声:父

亲,您和祖父在天国可好?那里也有过教师节?十八年来的每一个教师节里,我

都很想很想您……想您不同时期的音容笑貌,您的善良,您的亲切,您的感性,

您的乐观,您的开朗,您的幽默,您的随和 ,您的宽容,……更想起您面对大起

大落的青年、中年、晚年人生迴境的态度和胸襟,还有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

着,您对学生的热爱和奉献,您与众不同的人格与师魂……如果那个年代也象现

在这样尊师重教该有多好,相信您一定会评上最美乡村教师!

 
        祖父对我而言没有影像,没有文字描述,印象中仅止于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听
到的有关黄小风先生的点滴故事或者是传说,据说是解放前后都在汉口铁中教书,
算得上是黄陂教育界的先驱;逝于1958年,享年59岁。生命虽然算不上高寿,但在
世时活得尊贵,活得有质量。相比祖父,父亲无疑是不幸的!他清贫坎坷的一生,
如同蜡烛般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父亲的从教生涯里,总共工作经历过多少学校?我不清楚;我只记得,六十
年代的父亲如同一名忠诚的战士,上级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总是接那些棘手
的,基础条件差的新建学校做校长,抓基建、组建培训教师队伍,理顺各项内部管
理制度,梳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一旦发展成那个片区的教学示范中心,就会有一
纸新的调令,再赴其他地方开拓新的战场,筹建新的学校,直到再次成为新片区的
牵头羊。如此周而复始,父亲干得兴致勃勃,无怨无悔。

        在十多年的教育管理岗位上,父亲当过中学副校长、中学教导主任,担任过三
所中心小学校长;因此,我少年时期的生活学习环境始终未曾安定,常随父亲到处
流动漂泊,适应新环境接触新同学认识新老师……虽然这些对当年的我有很大的心
理压力,很无奈、很害怕、也很茫然,有时会不知所措……
  

         回首我所走过的近半个世纪的漫漫人生路,沟沟坎坎,我觉得,是自己少年
时期的那段飘浮不定、颠簸流离的经历,让我储存了足够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及百
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能量!父亲究竟教过多少学生?由于年代已经久远,已无法具
体统计。我只知道,我的同学,我老公的战友中,大多是父亲的学生;有初中的,
也有高中的,基本上是文革后七十年代的事了。

       文革的十年浩劫,人过中年的父亲,因地主成份被造反派批斗靠边站了!六七
年分配到一个小学控制性使用,结果那个小学的校长是父亲崇拜者,暗中照顾他去
分部做老师以避开造反派的监控……六九年底,父亲终于被发配回老家务农,可大
队干部觉得浪费人才怪可惜的,与其让眼睛高度近视的书生去种庄稼,还不如让其
去耕读中学教书带学生。
   
        从此,父亲在中学教师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二十余年,即使是文革结束后,
他也没能回到原来的管理岗,因为父亲觉得,经过那场浩劫,自己的年龄和身体都
经不起折腾,没必要也没精力与人争夺那些虚名,给那些单纯的半大孩子授课远比
当领导简单快乐……如此这般,才有了父亲文革后二十余年潜心耕耘,与一批50后
60后学生结下的不解之縁。
   
        如今,那些当年聆听父亲教诲的学生,大多年过半百,鬓发渐显斑白不再年
轻!大家相聚的机会也不算多,可每次聚会的话题总少不了回忆父亲当年执教他们
时的许多课堂轶事,感叹父亲那手漂亮的粉笔板书,以及课后父亲关心他们学习生
活的慈爱眼神和独特爽朗的笑声……或许,父亲只教了他们一个学期、一个学年,
在那些短暂的日子里,父亲的搏学风趣,父亲的平易近人,父亲的诲人不倦……那
些春蚕吐丝般的师德,点点滴滴,足够他的学生用一辈子的光阴去怀念、去领悟、
去感激……
 
         父亲的青年时期是辉煌灿烂的,这一点从我仅存的一张56年前的旧照片可以
得到验证。那是我刚满周岁时与父母的合影留念,也是我今生唯一单独与父亲母亲
的合影照……照片中的父亲眼神明亮气质儒雅年轻倜傥,母亲双目秀长美丽娴静如
沐春风,而中间那个稚气小小的我分明是我儿子幼时的原版。那时的父亲是建国初
期的一名区政府主管文教的干事,一颗当时黄陂教育界唯数不多的希望之星;母亲
是长岭镇上的妇女主任,也是前程无量啊!真可谓:郎才女貌,幸福美满……如果
没有后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尤其是那场十年浩劫,父亲不会因地主成份被人戴上
走资派的纸帽子拉到台上批斗受辱,导致精神几近崩溃,生活险些不能自理;更不
会在发病期间,冒大雨打赤脚在血吸虫疫区淌水过河;由于感染上了血吸虫病,没
时间也没条件得到及时医治,加上长期的缺乏营养,最后拖成难以治愈的肝硬化腹
水……
 
         七十年代的父亲有两大爱好,一个是书法,另一个是武术。记忆里,父亲不
仅写得一手极漂亮的仿宋体钢笔字、粉笔字,更喜欢练写不同名家的行书风格,尤
是毛笔字,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多忙,总会抽空磨好墨,在废报纸上悬腕练笔。
  
         父亲在世时乐善好施,无私助人的轶闻举不胜数;为亲朋好友、学生家长、
街坊邻居总共写过多少对联难以计清!那时的春联对子,不象现在啥都机械化流水
作业,家家户户过年贴春联都是先买来红纸,再用毛笔醮浓墨在红纸上写下些基本
的吉祥对仗语句即可;讲究点的人家会请文采好书法极佳的名人,编写体现自家特
色及美好愿望的个性化春联。尤其是家里办喜事,红红的对联更要构思巧妙,让人
从对联里读出一段姻缘的美好、甜蜜、喜庆。舞文弄墨的父亲当仁不让地成了街坊
邻居家写对联的御用先生。而每年的春节更是父亲最开心最忙碌的日子,差不多一
条街的对联都是出自父亲的大作,且构思各具特色新意,绝对个性十足互不重复。
   
         父亲有个习惯,写着写着会发散思维,常常因沉浸于语句构思的引伸,借喻
之中,而多写出些不同的对联,只要人家一称赞,总是很开心地送出,而那多出来
的对联红纸,自然是自掏腰包白送了。至于学生向他求字写对联,他更是分文不
取,贴工贴纸贴墨,约定时间,一律奉送。
  
         因此,每年快过春节的半个多月里,父亲几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
间都用在为别人写对联上,而我们自家的对联肯定是快到除夕才写好。每逢这个时
候,母亲总会少不了唠叨几句,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一场小型战争,最后总是父亲嘻
笑讨好母亲化干戈为玉帛收场。
 
         无论是过去和现在对教师的评判标准,父亲都称得上是个充满生命活力,与
学生亦师亦友的阳光教师。
  
         父亲的另一个爱好是武术。早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因父亲及家庭成份问
题,我和弟妹常常受到一些同龄或大点的孩子们的欺负。一天晚上,父亲从武汉治
病归来,将我和大弟叫到跟前,要教我俩习武;先练馬步推掌,再学弓步拳击,勾
手黑虎掏心……四十多年过去了,月光下父子仨在那个小学院子里的训练情景一招
一式,依旧清晰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听父亲讲,若不是他练过武术,文革中造反派架他飞机对他拳打脚踢动粗
时,他的筋骨早就散架成为废人……难怪父亲那些年,为了自卫防身,每天清晨在
乡村小学的院子里,将一把长条板凳前后左右,上下飞舞……看那架式,一般三五
个人还真难以靠近。听老家的大表哥讲,父亲的那身功夫还是少年时期随祖父在汉
口求学时,专门请有名的武师传授指导练成的。唉,如果不是病魔緾身,习武健身
的父亲定会拥有一个幸福安康的祥和晚年。
 
         尽管父亲爱好习武,可极少动手打儿女,即使家中最淘气最调皮的大弟二弟
犯了错闯了祸,他挺多做个假动作吓唬吓唬,很少动真格的。父亲惩罚我们的法子
是背书练字还有练拳…… 

          我上中学阶段,父亲常与我交流阅读名家名著,有时也点评我写的作文构思
手法技巧,帮我讲解古代文言文的一些难懂的词句……那时的父亲对于进入青春叛
逆期的我来说,是师长也是朋友, 更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七二年我初中毕业升高
中时,虽然各科成绩优异但由于家庭成份是地主,没能通过学校革委会的政审关,
父亲彻夜未眠,拿着我的成绩单和语文数学作业本,徒步到县教委找他早年的老同
事求诉,直接给我要回一个升高中的名额,并亲自将我送到校办公室报名注册,为
我以后的人生打下极其关键的基础。
   
         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我还在黄陂的一个地处血吸虫疫区湖滨农场下乡务
农。父亲费了好多周折,托人帮我找到些文革前的中学课本让我回家复习准备参加
高考。结果,一场痢疾皮寒害我错失文革后首次高考的机会,父亲未能遂成心愿,
心情郁闷好一阵子。

         第二年刚开春,担任高二语文兼班主任的父亲病倒了,因学校一时找不到合
适的代课老师,校长是父亲多年要好的朋友,于是让我到学校顶班代课。满以为近
水楼台先得月,我能在授课带班之余,见缝插针地准备高考复习。谁料到,初中年
级的一位青年女教师也要提前休产假!无奈校长只好抓虾子凑兵,给临时带班代课
的我再加上初二的数学及三个班的音乐课程!真是晕啊!可想而知,我的高考复习
肯定泡汤。好在是我的语文功底不错,以前上学时的数学还行,加上做代课老师也
能接触到数学(虽然是初中的),但上考场至少不会心慌胆怯。

         果不其然,那年高考,我虽未能达到父亲的期望值,但综合总分还是将我从
那个血吸虫窝子里拯救出来,重新走进校园,开始我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那是一
九七八年底,我已经23岁!去外地求学、工作以后,我与父亲见面相处的日子趆来
趆少,间隔的周期趆来趆长……那个年代,长途电话对于我们那种家境几乎是奢
望,书信成了父亲了解女儿感受亲情的唯一纽带。在父亲的心里,大女儿是最优秀
最独立的,可大女儿确让他最失望、最窝火、最郁闷、最不放心……那些年,父亲
在我恋爱、结婚、生子、进修深造的每一个路口,始终默默地为我亮着绿灯,引我
前行。那份温暖感动,今生今世永在我的心中留存。
  
          九十年代初,父母开始一天天变老……可我们子妹五个的工作生活正处于爬
坡期;我和老公在外地的央企工作,是没背景无人脉的纯草根,若想事业发展上台
阶,需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拼搏努力。

        大弟上班的工厂效益不好早已下岗,为求活路,带着老婆孩子闯山东到胜利油
田打工。

         二弟俩口子所在的中建三局海南的工程正赶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日子过得也
不痛快,甚至将不满三岁的女儿托咐给蜗居在黄陂教委传达室的双亲照料。

         丽妹刚大学毕业组建家庭不久;辉弟才从部队复员正在联系工作单位……

         当了一辈子老黄牛的父亲,好不容易熬到享受中学高级教师的待遇,滿以为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自己的事业枯木逢春,过几天舒畅的日子……谁知长年超负荷的
工作早已积劳成疾,潜伏在体内的病魔发威,最终将他逼下三尺讲台,提前退休。

         闲不住的老俩口,一边负责教委传达室的电话接听传呼,一边还在门口摆个
小杂货摊赚点小菜钱。
         
         那几年的晚上,我在襄樊的家里,常常会接到父亲从黄陂打过来的长途电
话,有时是几句问候,有时是传递点弟妹们的信息,还有的时候是父亲念一首刚写
好的诗词……可惜那时太粗心了,没能感受出父亲当时的心境,没能将那些电话里
传过来的父亲晚年撰写的诗词用笔记录下来珍藏。每年仅春节的那几天回一趟黄
陂,除了看望父母,还得安排时间问候婆家的老人及哥姐。

         那些年,虽然我也常常因为站在寒风中接送我们的白发双亲鼻子发酸、喉头
发梗、双眼湿润,也曾在心里暗自承诺:下次一定会…… 可一上火车,随着拥挤
的春运人流散开,对父母的歉疚、怜悯、不安很快消失。现在想想,我真是个冷漠
无情的不孝女!
 
          父亲在世时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阳光。尤其喜欢伺弄植物花草,
即使再小的蜗居斗室,他也要种些月季,菊花,君子兰,仙人掌……

          我的相册里还保存这样一张照片,是父亲和辉弟,还有丽妹,黄豆,张磊在
一起的快乐时光;照片的背景是教委传达室门前,或许,那是父亲生前留给我们的
最后一份慈爱笑颜……那天,父亲还给他的儿子、女儿、孙女、外孙用口琴表演吹
奏了一首歌曲,我以为那样的日子还会很多很长,张磊甚至还想回襄樊后一定学会
吹口琴,待下次回陂时吹给外公听,给外公一个大惊喜。然而,这个极简单的小小
心愿竟未能实现!治疗肝硬化晚期腹水刚出院不久的父亲,在伺服他那些花草过程
中几次撁跤,终于因身体部位的多处骨折困在了病床上再也没能站起来……

        
1994年9月4日,被肝硬化晚期腹水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父亲流着泪溘然病逝。
那天,距离第九个教师节仅差六天!
 
         从此,这一天成为我生命中极其特殊的难以忘却的纪念,烙成我心中永远的
痛……

         很久以来,我还没弄清父亲的确切年龄,包括他的属相,星座、具体的身高
体重;甚至还没来得及为他专门置买一件象样的新衣,配一付合适的眼镜!

         我不相信父亲的生命竟会如此脆弱?我不晓得也不知道这些是否缘于宿命的
必然安排,但我知道,就在那个有点忙乱有点怪异的秋夜,在我接听辉弟丽妹电话
的刹那间,父亲的生命已经干脆在电话的那一头被一种微弱得几乎颤抖的声音划上
了句号。

           那一刻,我呆茫不知所措……一家三口赶紧收拾行囊,连夜坐火车从襄樊赶
回黄陂,车上那一夜,我的眼泪一直在不停的流……我错失了陪父亲走完人生最后
一程的缘份,命运残酷地对我永远关闭了回报父爱的大门!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
悲伤和极度难过……

          1994年9月5日上午九点多,我踉跄跨进位于黄陂丝绸厂宿舍的大弟家门,一
眼看到静卧在客厅地上父亲那枯瘦如材的身躯,不禁双腿发软扑跪在父亲的身边!
 抚摸着父亲的白发,凝视着那熟悉而陌生的灰白脸颊,深陷的双眼紧闭,神情依
稀存留着对人世的依依不舍……那些因父亲带给我少年时期的所有不幸,所有对父
亲的不解、抱怨,误会,瞬间化解、了无痕迹;所有与父亲相关的陈年往事、美好
回忆,从小到大父亲对我的所有疼爱呵护,骤然在脑海里翻滚、呈现、放大……

我突然失控嚎啕大哭,那种发自心底的哀嚎抽泣声让所有在场的人不知所措。这是
一种无人能解、无人能体会的悲伤,一种从灵魂深处奔涌出来无法止住的痛……风
雨数十年,无论喜与悲,苦与乐,我不曾在父亲面前哭泣过,似乎将所有的眼泪都
为父亲留着,全积攒在这一刻溃决……我想,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别人不懂,已
去天堂的父亲一定会懂。

          扶送灵车去殡仪馆火化的那天,我整个人呈木然飘浮虚脱游离状,泪眼矇胧
静静地目送父亲遗体缓缓推进火化炉的那一刹那,我的身心内脏似乎快被掏空……
当父亲的灵魂与瘦弱的身躯即将在红红的炉火中化为灰烬时,我突然顿悟:受尽磨
难的父亲终于解脱了!天国的祖父正带着疼爱父亲的所有故人,张开双臂欢迎他到
天国团聚……从此,善良的父亲将拥有永恒的幸福与快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八年了!我们这一代
也即将步入老年,正体验着父母当年苦涩的孤寂……

         如今,在没有父亲的每一个清晨或是每一个傍晚,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为父亲
再也看不到今天的美好而遗憾;这种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常常掺杂着心底最深
处那些无可遏止的痛,很复杂,确又有些说不清的明了。

         是啊,那些年里,我竟然因为工作劳碌,因为抚育孩子,因为生活中的种种
琐碎,忘了关爱病中孤寂的父亲,没能在他最需要的那一刻陪伴左右;父亲走得太
早!经历了那么多那么长的磨难,最终也没能等到儿女为他报恩尽孝……这一切,
只有身陷其中才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行孝不能等待!
  
          最近我常会有些漫无边际的假设和呆想……

         如果父母知道自己当年照料的孙女,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且在这个夏天去了
美国留学!听到那个外公离去时不足半岁的小外孙,今年考上武汉大学!吃了一辈
子粉笔灰、饱读诗书的父亲会否高兴得手舞足道、开怀大笑、合不拢嘴?

         如果父母仍然健在,我会否常回黄陂为父亲泡一壶铁观音,为母亲按摩洗
脚?每年的除夕,我会否陪双亲吃年饭看春晚?春秋季节,我会否陪他们去散步、
爬山、旅游?在双亲的生日里,我会否告诉他们自己的内心有多爱他们,多想他们
能健康长寿…… 然而,这一切已成为永远的不可能!我为自己迟到的行孝难过,
也为没有享受到这些幸福的父母伤心。
 
         古人云:为人子者,事富贵之父母易,事贫贱之父母难;事康健之父母易,
事衰老之父母难;事具庆之父母易,事寡独之父母难。无论如何,子女对父母的孝
心一定要及时,切不可等待!因为,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
人子女,千万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
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如今,岁月在我的脸庬留下的痕迹开始明显,中国老龄化社会正渐行渐近,
人生中还有更多的未知强压需要去承受……

          感谢父母给了我足够丰富的人生磨砺!现在的我,或许少了些年轻时的激情
豪迈,但内心仍然足够坚强自信;愧歉老一辈人的理性反思与心灵感悟,让我拥有
更多的睿智、淡定、从容。

           花开花谢四季轮回是大自然常态,繁华落尽终平淡是对人生遗憾的坦然接
受;生命是一场懂得,人生没有彩排!珍惜眼前的每一份感动,独守一份淡淡忧伤
也是一份美丽;唯有心变简单了,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感谢父亲,让我懂得了遗憾,懂得了放弃,懂得了人生……谁又能说这不是一
种福呢?                                                                       
                                                                                     
                                                            
                                  老大  2012年9月10日23:46于汉阳家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要做到孩子永远愿意掏心里话,真实告白家长,是很难的!如果不说,就无从了解。


    写信时间:2015/06/23 22:30:18
  • 亲人之间,更要争取相互理解和有效的了解,沟通。爸妈在世的八九十年代,正是大姐初建家庭,独自育儿的繁忙岁月,您无外援,路远聚稀,爸妈和您,就像远在上海独自打拼的张磊和您两位一样,相互之间,因为山高路远,少了沟通中的恣意和亲密,只想报喜不报忧,长期下来,爸妈累积了不少对你的不解和叹息。如果近到经常照面,所有的疏离都会消失.他们当着我的面也谈及过,叹息过,总之,那时他们不太理解。但是妈妈从05年您回汉创办幼儿园起,她了解了您,理解了您。相信妈妈都告诉爸爸了,他们的大女儿,永远是爸妈心中那个最优秀,最坚强,最善良,最值得尊敬,也最值得爸妈骄傲的公主!


    写信时间:2015/06/23 22: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