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明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58128410
本馆由[ 古月 ]创建于2013年10月23日

忆明君(彭勇)

发布时间:2013-10-24 00:12:01      发布人: 古月

从教十五年,旁听过我讲课的同学有很多,只有矫明君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当他离去的噩耗传来的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为他的离去悲伤不已,整整几天,脑子闪现的都是他的音容笑貌,回忆的都是他听课时的点点滴滴。

去年9月,他所在的2009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当时,我给历史文献学专业讲授必修课《古籍目录学》。按学校的规定,专业必修课是不向本专业以外的同学开放的,专业外同学旁听可以(如果授课教师允许的话),但不可能得到相应学分的,当然,旁听生来去是自由的。明君同学是专门史方向研究生,听我这门课只能算是旁听生,就是这样一位旁听生,却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君旁听的这门课授课方式比较特殊。因为2009级历史文献学方向硕士生只有一名同学,我就把授课地点定在我的办公室——文华楼西区1318房间,时间在周末晚上700-1000。第一次上课,明君就提前来到我的办公室等候。由于学生少,我们授课的方式很灵活,我就坐在办公桌前,打开课件或电子文献,看着电脑,边着边聊。讲解电脑里的资料时,我和本专业同学并排在前,明君就坐在我身后,一起看课件和史料;我在解释材料时,会转过来身来,面对着他们两人,一起交流。整整一学期,我们三人就是这样一起度过。这样的授课方式,是我给研究生讲课的第一次。

君旁听课的态度很认真。在高校,旁听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对某一门课、某个老师感兴趣或者出于某种目的,就会选择旁听。学校对旁听生没有任何的约束机制,通常,老师既不反对旁听生的听课,也不会对旁听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就旁听生而言,绝大部分是乘兴而来,旁听2-3次就打了退堂鼓。对明君同学的到来,我最初也是认为他感兴趣,随便听听而已,除了礼貌性地表示了欢迎之外,甚至没有问他的姓名和专业。听课时,我身后的明君动作很标致——身体微微前倾,憨厚的表情,笑眯眯的眼神,专注的倾听,绝大部分时间只是在认真的听课,认真地记下我讲解的内容、布置的作业和推荐书目等。直到明君第三次来听课,我才开始询问他的姓名、专业、导师、毕业学校和学习兴趣等情况,上课时也请他发表意见。明君的旁听不是隔三差五,而是一直坚持了下来。有一次他特意向我请假,说因为回家处理事情,下周不能来听课了,请老师原谅,但再下一周还会来。这让我颇为感动,因为旁听生听课是不需要请假的。正因如此,有一次我因为有事临时调课,特别交待本专业同学一定要通知到明君同学,让他按新的时间来听课。像这样一学期都坚持旁听下来的学生我还从没有碰到过。

君同学懂礼貌,彬彬有礼。每次上课,我们三人都会提前到,通常我要开门,到的最早,如果明君提前到,他往往不会直接进我办公室,而是稍等本专业同学来到,一起进来;有时候,他第三个到,其实并没有到上课时间,也会略有歉意地笑笑,“老师,我来晚了”。上课期间,他从不主动插嘴,除非我让他发表意见,或者主动询问他问题。每次听完课,他一定会把自己坐的椅子收拾整理好,归整到原来的位置,然后给老师欠个身,稍鞠躬点头道别。虽然,我每次都会说,“不用收拾了,你们回去吧,我来!”但我内心还是会为这些看似细小的举止而感动,这恰恰反映了明君同学良好的修养,作为一名老师,也为能有这样的学生感到由衷的高兴。

2010年春季开学第一周,明君还两次到办公室里找我,表示想继续听我的课。我告诉他,很遗憾,这一学期仍然没有选修课,只有一门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必修课。他说,由于自己的专业方向只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而他很想在一年级下期修满学分,以便在二年级时较早进入研究状态,问能否在本学期先旁听我的3学分的必修课,以充抵来年给2010级硕士开设的2个学分的选修课程,我表示受制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确定是否可行。看得出,他当时比较着急,同时,这也说明他对自己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有清晰的规划。此后,再没有了他的消息,直到一个多月后不幸的消息传来。

    听不止一位老师说,明君也旁听过他的课,学习很踏实;听不止一位同学说,明君是他们的好班长,做人很真实。我相信诸位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惋惜与好评是发出肺腑的,因为,他曾经听了我一学期的课,我亦有同样的感受。

    现在想起来挺遗憾,为什么自己当时没有再给他多讲一节课,再多给他聊一次天,再多给他说一句话呢?

    也巧了,发完博文,看看前些时日的记录,今天恰好是明君离开我们一个月的祭日。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