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明君师弟(刘金德)
初次识得明君师弟,当在我大四即将毕业之际,相识之原因很简单,交流考研经验。正是这次简单的交流使我们一年后相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并且成为我的同门师弟。
我早明君一年进入民族大学专门史专业学习,而明君本科所读之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于是我介绍他到北华大学历史系旁听了几门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老师及同学无不赞其文明有礼、思想睿智、刻苦勤奋,乃本系同学所不及。
经过一年有余的拼搏努力,在2009年元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明君考得363分的好成绩,并以复试总成绩第一的优势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专业录取,其家人和同学无不为之高兴。
如果从2009年4月上旬明君来到民大复试,至其本年4月15日逝世,明君与民大结缘恰为一年整。在这一年中,明君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是饱满而丰富的。
明君乃跨专业之考生,但其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修养,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历史专业的同学,特别是他勤奋、刻苦、求真的精神更是令人赞叹。平日里,明君大量的阅读专业书籍,特别是满族史、清史方向的著作,可以说研一的上学期,他除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按部就班的上课,以及履行班长职责之外,还广泛阅读和翻阅了诸如王锺翰先生的“清史五考”、孟森先生的《清史讲义》、郑天挺先生的《清史简述》、《探微集》等老一辈满族史、清史学者的著作。此外,在导师指导下,他又研读了近些年新的研究成果,诸如定宜庄、刘小萌、姚念慈、达力扎布、杜家骥等先生的著作,对一些通史和民族史著作也有涉猎。除此之外,明君还有选择的翻阅了用于满族史、清史研究的一些古籍文献,比如《满文老档》、《清实录》、《清史列传》、《八旗通志》,以及相关的清宫档案等。同时,明君不惜千金购得《钦定八旗通志》一套,并在闲暇之余广泛阅读,足见其对本专业之喜爱。可以说这些书籍的阅读不但拓展了他的知识储蓄量,而且为其进一步研究铺好了道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明君认识到要想学好民族史,民族语言必不可少,特别是研究满族史的学者,如若不懂些满语满文,那么对大量的满文档案就不能充分的加以利用,论证出来的结论也未必可靠,故此,明君在课余时间,随同我们一起学习了基础满语的语法部分,由于本课程是专门为学过半年满语基本字母的同学而设,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期末。同时,我们一起报名了少语系创办的“满—通古斯协会”,并在每周日下午来到文华楼学习基础满语,明君没有一次旷课,其满语水平逐日提高,可以说,满语是明君花费精力最多,也是其认为一定要学好的一门功课,所以直到他病倒之时,书包中所承载的书籍仍是他初入学校时送他的那本满文讲义,提此,不由我辛酸不止!
研一上学期系里为他们安排了课程,专业课两门,即中国民族史学术前沿和蒙古史;公共课两门,即政治理论和英语。记得明君有一次来寝室找我,在谈到中国民族史学术前沿的期末作业时,我建议他提前着手收集材料,免得期末忙乱不堪,并建议他写一写最近三十年来八旗驻防的研究综述,最后他与导师商量决定撰写近三十年来学界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八旗驻防的研究综述,其他地区的驻防待有时间再继续整理,至此,他花费一月有余的时间,行走于国家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历史系资料室,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在这其中,他研读了国内外大部分研究八旗驻防的论著,从中获益匪浅。期末时,他将初稿拿给我看,洋洋洒洒15000余字摆在面前,堪称内容宏富,概括全面,整理精准的一篇综述性文章,此论文最后得到了陈楠老师及导师的一致肯定。通过撰写此文,可见明君学习态度之端正,求索精神之可贵!
可以不夸张的说明君几乎听遍了民族大学历史系所有老师讲授的课程,这是多数同学所不及的,他在课表之外还旁听了导师赵令志先生,以及李德龙、苍铭、彭勇等先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所讲授的课程。
明君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书包从不离身,就连大家一起吃饭时都是如此。记得那个书包还是2009年9月份开学之时我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在北京中关村广场的家乐福超市购得,而今这种情景只能永存于脑海当中。
2009年10月29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下午15点左右王雪梅老师、明君师弟还有我,乘坐634路汽车去往北京香山,开始了这次快乐的爬山运动,路上美景不由得让人合影留念,我们的足迹也留在了香山的多处角落,当我们爬到香山的一半路程时,王老师下山等我和明君,我俩儿义无反顾的向上攀登,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大约又攀登了1个小时,终于见到了香山的最高峰“香炉峰”,我们高兴的在朦胧的山巅拍照留念。仅下山的路程就花费了我俩儿2个小时左右,虽然耗时不少,但此次夜爬香山乃明君和我所从未经历之事,相信这段美好的回忆会永留我们内心深处。
我与明君在一起吃饭的次数比较多,特别是上学期,我们同门之间、老乡之间,一起聚餐的机会还是比较频繁的。记得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3月6日,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前来探访,在吃饭时我叫上了明君,此时的明君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常言小腹疼痛,所以也没有胃口,并未进食几口。过些日子,明君身体仍不见好转,于是我陪同他转院到积水潭医院,可是仍然未果。
2010年4月3日中午,在食堂碰见了明君的一个室友,他说明君晚上回家治病疗养,于是我匆忙来到了明君寝室,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为我们最后的诀别。此时的明君已经非常憔悴,站不稳也坐不好了,我一再叮嘱他这次回家一定要把病情检查清楚,待痊愈之后再回来上课。同时,他问询我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时,我说论文所需要的家谱材料难以觅得,于是明君记下了我所需要的家谱名字,说是回家之后帮我找寻,如今,这一切都历历在目,也将铭记我心!
明君从高中至大学一直担任班长一职,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的谦谨礼貌叫人尊重,他的缜密果断令人信服。在他担当班长期间,为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参与组织了几次班级集体活动,如新老生篮球友谊赛,2010年元旦之际在清真餐厅举办的包饺子晚会等,都是明君领导组织能力的施展。
记得上学期我们在闲谈时,我和明君还对满族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我们二人约定在今年闲暇之余合作写一篇三十年学界对满族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今你却抛弃了这个浩繁的计划,撒手而去,叫我如何是好!
据明君生前所言,研一下学期任务有三:一要修满学分,二要学好满语,三要继续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这学期他选取了9门课程,即满族史、基础满语(上)、中国民族史概要、南方民族史、蒙藏民族关系史、中外封建社会比较、中国青铜文化考古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研究、英语精读,这些课程的养分还未等明君逐一吸取,他便被病魔夺去了继续实现夙愿的机会!
我的好兄弟,多想再听到你叫我一声“刘哥”,多想和你再一次夜登香山,多想和你坐在一起吃顿便饭,聊聊学习和生活,而这一切,都将永远的篆刻在我的脑海当中!
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