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病人——追思尊敬的靳剑生先生
靳剑生先生是2011年下半年来我们上海胸科医院治疗的。那时,他患四期肺癌已一年多了。刚入院时,他的气喘特别明显,呼吸十分困难,可我们进病房第一眼看到的却是他的微笑。
他笑着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们,现在科技进步了,我有信心与你们一起战胜病魔!
每天一早我们查房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双眼期待地看着我们,一副尽心尽力配合治疗的样子,还笑称自己今天又开始上班了。
每次护士给他注射治疗时,他常拉几句家常,再说个笑话,还称之为医患之间应该相互微笑服务。
遇到事情,他都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意麻烦别人。事后被问起时,他会开着玩笑说:“你看,我办得还可以吧?”
检查过程中,有时看到其他患者需要先检查,他会主动退让,微笑着说:“不要紧,你先来,你先来。”
他的笑容感动了我们,所以只要有空闲,我们都愿意去病房探望他。每次去时,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总是显得很精神地与我们交流。虽然他问得最多的和我们谈得最多的都是和医疗相关的知识,可是在交流时,他能够做到置身度外,好像我们谈的那个病人不是他自己,而是我们大家一起研究、分析、探讨的某个客体。他说,这样交流能够让他做到心中有数,明确目标,积极配合治疗。只有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并时时感受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的人才有可能能够做到这点。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使他在治疗期间,忍受着药物副作用的不适,吃饭恶心想吐,就吐完再吃,直到坚持完成治疗。
靳先生是微笑的病人,他沉重的心情难得显露。记得一次廖主任诊治后,他追问主任说:“我还能活多长时间?”这句问话,既看出他的担忧,又看出他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期待奇迹的出现。
即使在生命最后留给他不多的时间里,他仍然处处为他人着想。
为排除住院期间的病痛和寂寞,他经常在电脑上看新闻、打桥牌,或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病房的护理员小李因为需要查阅英语文献,请教靳先生一些问题,他总是像老师般耐心细致地解答,帮助修改文章。当我们为他做了些应该做的事情时,他总想方设法的给予回报。记得他多次提出他有个朋友会设计制作好看的服装,说好多知名人士的衣服都是出自她的设计,他不但推荐我们去她那里做衣服,还让服装师主动给我们打电话联系。还有一件事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廖主任查房和靳先生沟通后,临别时,先生主动提出要拥抱各位专家。看着他和各位专家紧紧拥抱,我们感受的是他的真情,看到的是他的坚强和豁达。
住院期间,我们也看到了他是如何锺爱家人。他们夫妻俩相敬如宾,相互体贴,相亲相爱,让旁人都能感到他俩之间的温暖和幸福。他很少提及自已的病痛,倒是时时惦记着儿子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拜托我们有机会帮他物色。每当说起儿子,他脸上总是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慈父充满温暖的牵挂之心,看到的是他多么不甘心就此告别他所挚爱的亲人和朋友们!
2011年12月12日,得知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去的消息,我们的心情十分沉痛。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靳先生虽然离世而去,但他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生活的执著信念,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
先生走了,我们会时时记着他的微笑,相信他在天国会一样微笑。
安息吧,亲爱的靳剑生先生!
冯运院长和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