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忠自述
所以在十五岁那时就入了科班,每天喊腔跑圈。不久老师就念给我“铡赵王”中包公的词,第二个又念给我“司马貌过阴”中司马貌的词。在学的时候,我感觉司马貌的遭遇,是与我当时所处的社会没有什么区别的。那时我也不知啥叫体会角色,但我同情司马貌,总感觉比演其他的戏用力气。这出戏接连演了三四年,到处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后由于社会的紊乱,官僚地主的统治,到处都是烧香念佛,二十多年来司马貌这出戏无形中已经不再上演了。幸喜全国解放,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示下,这枝将要枯萎的花朵,又得到了从新开放的机会。1953年我们曾上演过一次司马貌这出戏,但对方针政策领会片面,只演到告状扑火而死为止,结果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因为他们对该剧的故事情节很熟悉,同时又很喜爱,要求接连演下去。我们恐怕是宣扬迷信,因此没敢演完。1956年全国剧目工作会议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学习了好坏戏的标准,在挖掘传统节目时,思了又思,想了又想,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常给观众见面的“司马貌告状”这出戏,是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因此我团决定挖掘整理。演出后到处得到观众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