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家师胜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75588938
本馆由[ 孝爱 ]创建于2018年09月29日

演艺经历

发布时间:2018-09-29 06:42:34      发布人: 孝爱

“农工”明星

突变的政治风云击碎了生活的平静,师家开始坠入痛苦的深渊。1965年底,“相声大会”停演。父亲含恨自杀,哥哥成了“现行反革命”。1969年,16岁的师胜杰被强行“送”到兵团下乡,由于政审不合格,他只被当作一名“农工”进行劳动改造。在七年的时间里,所有农活全干遍了。体力上的透支,还能应付;真正让他抬不起头来的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黑五类的狗崽子”这一沉重的政治包袱。师胜杰在回顾那段生活时说:“不管怎样,兵团生活对我还是一种精神上、性格上的锻炼。有这碗酒垫底,还有什么样的酒不能对付?”

在兵团说相声,缘起也很偶然。尽管师胜杰有文艺天赋,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却不会要他这个“另类”。1975年的一天,割谷子歇晌的时候,收音机里播放了一段儿马季、唐杰忠合说的相声《友谊颂》。躺在谷垛上的师胜杰听到了久违的相声,心里这个激动啊。节目播完了,师胜杰对大伙儿说:“这种形式叫相声,我也会说。”大伙儿一听来了精神,非让他来来。师胜杰就来了一段儿,逗得大伙儿前仰后合。从此以后,干活的间隙、“早读”的前夕、开会的前后,师胜杰都得给大伙儿来上一段相声或是快板。每天晚上,躺在大炕上的师胜杰脑子里却在回忆小时候听过学过的相声段子,要不,给大伙儿说什么呀?师胜杰说:“这等于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温习了一遍,还充实提高了。”

说着说着,这事儿让团部知道了,师胜杰的机会也就跟着来了,这时是1976年。为了参加黑龙江省曲艺调演,兵团要组织曲艺学习班,师胜杰幸运地搭上了这班车,这个学习班里还有姜昆和其夫人李静民。到了佳木斯,领导让师胜杰和姜昆合作。比师胜杰大三岁的姜昆,虽然当时还不会说相声,但是谦虚、勤奋、幽默,吹拉弹唱都不错。二人合作的相声《林海红英》,是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第一场在兵团俱乐部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段子代表兵团参加了省曲艺调演,脱颖而出,又代表黑龙江,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时,他们的相声引起了轰动。一些专业文艺团体纷纷来挖他们,遗憾的是,由于政审问题,机会与师胜杰擦肩而过,当时的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马季更觉得遗憾。调演结束后,姜昆如愿以偿,投身到马季麾下,师胜杰则黯然地回到了北大荒,继续干他的“农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