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亲跌宕起伏的一生第三章大墙内外之二
发布时间:2016-03-17 13:40:06
发布人:
CIZI
妈妈耗尽了心血未能熬到爸爸出狱之日的到来这是后话。
本篇还得回到爸爸被宣判的1960年来讲,被宣判以后爸爸开始了以“反革命”罪服刑的罪犯生活。写这句话时,作为儿子的我都非常感叹。爸爸的反革命究竟反的是什么,59年时您的所谓“反革命”言论究竟是什么至今很多人对你这个“反革命”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都是一个谜团。
您在平反时,组织上发文件已将1958年被定为反党分子,1960年12月9日判你“反革命”,至你两案平反时的1980初这整段的历史档案全部销毁了,就是您平反以后服务于那两家单位的同志,他们都不了解您这段时间究竟是干嘛去了。
我们家属知道这段时间你在服刑,而且是以“反革命”罪犯的身份在服刑。爸爸当年出事的原因主要是言论,比如你讲的“大跃进搞早了,大炼钢铁是劳民伤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等等,
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上天把您反革命的《判决书》送到了我的手上,我引用《判决书》里对你指控最大的言论罪证“我对右倾机会主义者的主张是双手赞成的,他们是民族英雄”,同你以上这几大罪状就可以说明你这些言论经过历史证明完全都是正确的。
但要说你有错就是错在这话您早说了几十年。您虽然对彭总被错误处理当时就为他鸣冤,打抱不平,我想彭总身陷囹圄那么多人对他落井下石时如果知道在东北有这么一个干部在这样以生命为代价支持他的做法,他的心情将会是多么的欣慰呀!钟伟将军在全军会议上当面支持彭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爸爸您在东北支持彭总没几个人知道。但您却也要为您这种支持来埋单,来服刑。
可想而之,您服刑这些年的心里是多么的委屈呀,接下来就说说您服刑期间对我们家属是怎样的表达爱意了,对我妈妈挺起家庭重任的困境,您是爱莫能助,但是您在接见时在来信时在精神上支持着我们的妈妈,希望她不要倒下,而且对她表示着感激之情,您在信中对妈妈说你替我抚育子女的这个情,我今生如不能报答,来世也会相报。体现在对我们子女的爱。
有一件是我终生难忘,一次接见时您送我们三个孩子每人一支最高档的金笔,一支永生,两支金龙分别给了我们三人,您在监狱里没有收入,您是在买牙膏买手纸的费用里积攒出来的,在这里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您对我们子女的关怀和爱,以及您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成才的希望。
爸爸在狱中的生活我们家属了解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是妈妈在外面为生活奔波我们子女是亲眼所见,她为了摆脱在农场常年的奴役生活,毅然向城建局提出辞职,并走向社会打工,若干年后出现的事业单位下海,我妈是他们的先行。妈妈在西塔一个试剂公司附近开了一个小小的运输队,并投入160块钱买了一台手推车,为购货方去试剂公司的辉山仓库提货,挣取运费。妈妈是几十年后出现的个体户的先驱。
后来妈妈又去浑南一家工厂打工,那家工厂的产品是滑车子,就是起重机抓重物带钩的那个部件,妈妈任推销员,全国各地推销,重点客户是大庆油田,工作顺利之余,岗位产生了危机,有人窥视她这个位置,并四处放风,李筀筠是反革命家属,不应该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她应该去翻砂车间干体力活,我妈的身体当时已经不足以应付体力劳动了,在政治高压和其它压力下,妈妈为了保住工资收入,为了保住三个孩子的饭碗,没有其它选择,同爸爸办了假离婚,当时还引起了爸爸的误解和误会,认为妈妈在外面遇到其它男人想改嫁了,我记得爸爸给妈妈的一封信,信尾最后一句话写道“静候佳音”,言外之意等待妈妈的喜讯。
现在回想妈妈和爸爸在当年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难哪!一个是为了生活想尽一切办法,来继续生存下去;一个是遭至离婚打击,深感将来出狱后也没什么希望。但是爸爸当时不理解妈妈也情有可原,因为在监狱里犯人都是平起平坐,您不了解当时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四类分子可是要被踏上千万只脚的。
事后我们家人都暗自庆幸,要不然文革是逃不掉被人反复批斗的。奶奶就没有逃掉噩运,文革伊始奶奶被批斗12次,我赶上也亲眼见到奶奶站到台上四个人的最右侧,穿着大黑棉袄,90度弯腰,脖子上挂着她的罪名“反革命家属”,红卫兵对他们进行批斗,小孩向他们脸上扔着脏物,我猫在人群中心疼的看着我奶,但是一声不敢吭。
文革中妈妈已经事先同“反革命”划清了界限,保护了自己,保护了孩子,我们这四口人没有遭受大的冲击,但是我在学校被人家以“反革命”子女的名义轰出教室三次,那时小孩就是小孩,即使被歧视也没有发生什么身体伤害,只是心灵上受到的伤害频深。
文革中妈妈做了一系列有背当时潮流的事情。第一件邻居苏爷爷因为女儿白天被斗,当晚喝敌敌畏自杀,苏奶奶敲墙求助,我和妈妈还有苏奶奶用自行车将他推到医院抢救2个小时将他救活,我们娘俩积了一德。
第二件,市政府造反派为了夺权,为了打倒老干部找到我妈企图找到李正风的线索好对他下手,我妈用“什么都不知道”来答对他们,使他们没有得逞。
第三件市公安局造反派找到妈妈想寻找线索,好将李成功置于死地,我妈也用“不知道”三个字来对付他们。事后妈妈跟我说老李家有一个进去就够了,千万别再进去第二个了。
您的儿子于2016年3月17日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