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584
本馆由[ b~0ptyc ]创建于2010年02月07日

英达追忆父母一世情缘

发布时间:2012-02-04 15:27:37      发布人: jackson
我的母亲和父亲不光伙食问题上有共同语言,而且在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也有强烈共鸣,因为他们有共同爱好——戏剧。他们一起进了骆驼剧团。


骆驼剧团是一个进步的、在地下党领导下经常演出进步戏剧的社团。我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加入了这个剧团,在里边演了很多戏。有一出戏叫《第四十一个》,是很有名的苏联戏,讲一个红军女战士押送白匪俘虏回部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什么天灾人祸的,最后漂流到了一个孤岛。在共同对付大自然的环境里,他们相爱了。最后有艘白军的船从孤岛经过,白匪,就是这个男的不顾爱情,跳进水里,噼里啪啦朝那船游过去。这时候,红军女战士毅然拔出枪来,击毙了自己反动的爱人。这位红军女战士由我的母亲扮演,而这位被击毙的白军扮演者,就是我的父亲。


戏不断地上演,他们在舞台上不断地交流,就是在这种交流之间,逐步加深了他们的爱情。因为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相爱的过程,当然,每一次也是被击毙的过程。深入了解之后,我爸爸发现跟我妈在美术上也有共同爱好。所以呢,他特别在她们的女生宿舍里画了一幅大大的达·芬奇的画,那幅亚当诞生的画。


我爸爸画画很不错的。我爸是一全才。我跟父亲比,我这一辈子再怎么努力,在很多方面都不能追上他。我这个多才多艺也就是跟你们比……



至于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什么时候明确恋爱关系,好像是那次我爸送我妈回天津。


学校放假了,我妈妈当时家在天津。我爸爸开始说,送你到汽车站。送到汽车站又说,送你到火车站。送到火车站了,干脆就跳上火车说,我跟你去天津吧,我干脆送你回天津算了。就这样往火车上一跳,只要我妈没坚决让我爸下去,这事就算成了……


我的母亲和父亲呢,我相信他们恋爱是水到渠成的,不是说突然间我母亲说,你怎么对我还有这方面的意思。绝对不是!


1950年,他们毕业了。他们啊,虽然家庭环境,包括早期教育是西式的,但是他们非常革命,非要和原来生活中的这一切划清界线。我父母刚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对外友协。可听说新成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他们就说,咱们不去对外友协了,一块考北京人艺吧。


这时候他们还没结婚呢。


提议放弃对外友协转而去报考人艺的肯定是我爸,我觉得应该是我爸。我爸爸一直说他觉得自己特英明,人艺一宣布他们俩都考上了,说一个月以后来报到工作,我爸就拉着我妈说,咱们先回上海结婚,再报到。这已经结了婚再进剧院呢,它不就生米煮成熟饭了嘛。不过求婚的过程,好像我妈只跟我姐说过,说我爸当时跟她说,你跟我过吧,反正就是这样,这一辈子,我不能保证你出大名,也不能保证你发大财,但保证你一辈子高高兴兴的,不寂寞。我妈说,我爸真做到了,天天说笑话,天天逗她笑。


平平淡淡的婚姻是最难的,真要想一辈子能这么充实有趣,平凡而不厌倦的生活着,也着实要些技巧。但最重要的当属真情难遇啊。



我这么说,您可别误会,以为我妈妈本来是一个上海娇小姐,后来到了北京以后,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勤劳的又会动剪子又会动铲子的家庭主妇了。实际上不是。他们刚到北京人艺的时候,开始都是做演员的。但我母亲是一个比我父亲要成功得多的演员。我爸刚到人艺的时候,原来他在清华大学建立的那些自信,顷刻之间就摧毁殆尽。现在大家都知道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可当时我父亲往台上一走,一念台词,一张嘴,李伯钊就说,哪来这样一个人哪,话都不会讲,就给轰下去了。


我爸当年被人轰下去,就轰到图书馆管资料了,就差一点没成为表演艺术家,只剩下我妈战斗在表演第一线,而且成为一个相当成功的女演员。人艺调整新演员队伍以后演出的第一部戏剧,叫做《夫妻之间》,这个剧的剧照,后来作为北京人艺五十周年院庆纪念登出来。因为现在我自己也是北京人艺的,一看第一幅剧照就是我妈的,我妈在《夫妻之间》里演那“妻”,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正演那个“夫”。那个戏的剧本还是我妈写的。


你看,我妈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也非常厉害的。


说到我妈的文学成就,我爸就说过,英文不敢说,中文绝对比不上我妈。


我妈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在很长时间里,我妈事业非常成功,一直到《布谷鸟又叫了》。我母亲后来主动往文学编剧发展,写剧本,不光自己写,还参加戏剧大师曹禺创作工作室,一起搞创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