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斯大林对同盟国逐渐失去控制
中国和朝鲜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的抗日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一直到1941年初斯大林与日本帝国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愿队才撤离中国回苏。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在苏联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在中国东北长期驻军不回,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一切武装”的条件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权独立国家(外蒙古独立)。
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控制了中国满洲(中国东北)及蒙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欲接管满洲,以便能够好的与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继续展开武装斗争。而斯大林则为了避免和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进一步加深冲突,拒绝了毛泽东的要求,决定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尽管如此,苏军于1946年在撤离满洲回国之前,依然为中共抢占满洲的真空地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1946年国共谈判的努力宣告失败,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1949年,中共击败国民党夺取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控制权,并于10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2月,苏联与中国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国结盟并为之提供经济援助。
1950年1月,在苏联和美国撤出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劳动党领导层对局势的分析和他们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则认为此时打仗时机不好。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迅速击溃准备不充分的大韩民国的武装力量韩国国军,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而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在随后参战,于9月份通过仁川登陆而击退了南下的朝鲜人民军后,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毛泽东希望立即出兵援朝,并要求苏联提供空军支援,而斯大林担心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怀疑毛泽东出兵的诚意和效果,故一开始要求取消出动空军。10月中旬毛泽东最终决意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斯大林从1950年12月也开始派遣苏联空军的精锐战斗机飞行员到朝鲜秘密支援,苏联飞行员被命令必须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而且空中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只被允许在鸭绿江南岸的“米格走廊”一带上空作战。1953年7月27日,参战双方,由南日大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团,和由马克·克拉克上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联合国军与韩国国军的代表团,最终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