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早期的奋斗之路
他出身寒微,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父母都不识字。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只提过父亲一次。他说,作为一个鞋匠,父亲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因为他仍有小资产阶级思想。
10岁那年,他差点被父亲送到制鞋厂学手艺而不是继续在神学院上学。鞋匠对孩子的母亲咆哮:“你想让我的儿子当神父?休想!我是个鞋匠,我儿子将来也是个鞋匠!”又过了一年,鞋匠在一次酒后争执中被人用刀子捅死了。
母亲叶卡捷琳娜曾经搬进克里姆林宫住过一段时间,很快又回到老家格鲁吉亚,住回那幢老房子,睡那张很窄的铁床。孙儿孙女很少跟她来往。她去世前,斯大林去探望,她对儿子说:“真遗憾,你没当上一个东正教神父!”[2]
16岁时,斯大林进入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奖学金。在此期间他接触了一些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1898年8月,斯大林加入了当年3月刚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由于他无法支付学校突然上涨的学费,不得不放弃了最终的考试,被学校开除。随后他在第比利斯的气象观测台做一名职员,同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党发生了分裂,他选择加入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一边。不久后斯大林就成为了高加索地区主要的革命活动者,他组织罢工、发放传单。1906年夏天,斯大林和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结婚,后者不久之后就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雅可夫。
1907年6月26日,斯大林的手下在第比利斯市内的广场伏击了帝国银行的护送队,枪战中自制炸弹爆炸导致40人死亡,而斯大林的手下成功的劫取了25万卢布脱逃。后来斯大林带着妻子来到巴库,但斯瓦尼泽却在1907年12月因伤寒去世,这使斯大林在悲痛中渡过了几个月,最后他选择了把孩子雅可夫交给了娘家抚养。来到巴库后,他积极从事阿塞拜疆和波斯地区的革命活动,包括暗杀极右翼民族主义团体“黑色百人团”的成员,并参与绑架、抢劫等。从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逮捕7次、流放6次,从流放地逃出5次。1912年,来到圣彼得堡的斯大林在列宁的指示下创办了《真理报》。1913年3月,他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并首次使用了“斯大林”(意思为“钢铁的人”)这一笔名。随后不久他最后一次被捕。1916年,沙俄政府将他强征入伍参加一战,却被医生检查出左臂有伤,于是他免于参与动员,被流放到阿钦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