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林李秀兰夫妇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55035054
本馆由[ 振涛 ]创建于2024年04月08日

赵国林回忆录之“一生的第一”

发布时间:2015-05-08 08:32:35      发布人: 赵振波
1955年霜降前后,第一次实现了上双凤山“粘鸟儿”的愿望。凌晨5点左右(那时农村都没表可看,只凭日头估计),随同羊头寨养鸟人、好友赵汝受、闫锦玉上山粘鸟。赵汝受有专门工具和游子(常年养在鸟笼里的鸟),“老油”用文火熬制成粘状。胶枝是桃树梢部的枝杈如“丫、小”。将老油塗在胶枝的杈部后插在竹竿上竖在一棵松树的顶部,(没大树,可做一棵假树),把游子挂在树冠下,当黄雀群飞临时,游子拼命呼叫把群鸟引落树上,其中有的便落在胶枝上,鸟儿的爪子被老油牢牢粘住动弹不得被粘鸟人取下收入笼中。周而复始的动作一天的黄金时段(上午到午后无风时),可粘到数量不等的鸟儿。那个时代,鸟儿的数量和种类很多,游子都是黄雀,(玩鸟人呼为“北令”)所以,北令是最多的,有时也粘些别的鸟,楞虎(吃谷匠)、金翅、碰破头、菊花头、绞嘴、五桐、张飞等。宗艾镇中间麻河处每年深秋都在此交易,一斗小米可换一只黄雀。而今,传统的粘鸟已弃之不用,改为一张大网捕,量大,死伤亦大,直接影响到自然生态和物种的数量。我喜鸟,也曾多次养过黄雀。新世纪后再无此雅兴,但鸟儿的鸣叫依然很敏感,只是不忍再伤及了。
1951年,我第一次穿上了蓝白相间的高腰球鞋,5元钱的价格并非太贵,但父亲卖掉了他的晋胡才满足了我的愿望。
1952年,第一次照相,“开明相馆”,父母国英兄及嫂子赵长凤、国昌兄、四弟共八人,时我11虚岁。
1958年暑假,在太原面粉厂(东岗街)勤工俭学,为居民送红薯,饿了,第一次生食红薯。
1959年第一次拥有了两本工具书,《四角号码词典》(商务印书馆)、《数学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父亲让我在柳巷北口古籍书店卖掉了一套十册的《清史演义》。
1958年,第一次穿上了一条毛蓝布裤子。这是第一次赶时髦。
1960年,寒假从寿阳车站徒步回到家,已饥肠辘辘,母亲刚从食堂端回一锅约30个油糕,正巧一位来自马首村的远方舅舅一家三口到,母亲让客人先吃,片刻,三人吃了个精光。我母子五人只饱了眼福。我第一次挨了一顿饿。
1961年秋,第一次夜行80多里从迎新街走到晋祠南十多里的村庄。那是一次军训项目,负重夜行军,四个训练用700克手榴弹,行李、步枪、挎包、水壶。
1961年第一次食用人造蘑菇和小球藻、人造肉丁,由学校实验室培育。
1962年12月,第一次领到工资,实习期29.50元/月。
1963年冬,第一次穿上了毛衣,这是母亲将她的一身红色毛衣毛裤给我,托人拆、洗、织,又配了点杂线织成一件V领毛衣。
1964年10月,第一次拥有自行车,“城关完校”10名教师以20元/月额度集资的200元,购得一辆12型永久牌自行车。买锁、上税正好200元。
1966年冬,第一次穿上了一双皮鞋,18元。
1968年,第一次请木匠打了一对小扣箱。我自己买漆,用细土加水胶配成较深红色腻子打磨、油漆,倒也不太难。
1967年1月,第一次骑自行车一行三人串联,连跨三省两市(山西、河北、河南、天津、北京)行程约5000公里。
1977年,参加工作15年后第一次调工资由34.50元/月调到41.50元/月。
1977年,家里第一次买了台“牡丹牌”缝纫机。
1977年,第一次感受了“一分钱逼倒英雄汉”。领内弟李德彪在太铁医院看病,所带钱已完,决定回寿阳再借点钱。当时,太原——寿阳火车票价1.50元,身上只剩1.61元,医院到火车站公共车票0.12元,无奈一路狂奔赶上了火车。
1982年,第一次花50元买了一台上海无线电18厂产的“海燕牌”半导体收音机。
1983年11月,第一次乘波音707飞机从北京飞到上海虹桥机场。时,机票84元/人.张。
1991年,第一次安装固定电话,1200元初装费。
1987年,第一次购买了一块“钟山牌”手表30元。。
1984年,第一次购买“索尼”黑白12寸电视机和一台双卡收录两用机。是当年晋中化工局给的奖金所置。
1987年,第一次与两个孩子登临泰山。
1996年,第一次购“海棠”洗衣机。2010年更换为“海尔”全自动洗衣机。
2000年,第一次使用冰箱。振波结婚时买的“长岭——阿里斯顿”牌。
2006年,第一次使用电脑,至今也一知半解。
2009年,第一次品尝了荔枝“妃子笑”、“糯米糍”。往日只在《长恨歌》中读到过,不知此物何味。以我的品赏,荔枝还不及杏儿的品味。
2010年5月,第一次购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1200元。
2012年7月,第一次看上了液晶平板电视(1800元“海信”32吋)。
2013年4月29日7:30,第一次接受了晋中一院120急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