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康红千主任带队的针灸科介绍
【科室概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是我国目前针灸领域最大临床、教学、科研基地。2002年针灸学科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天津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是国家培养针灸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定点单位,设有针灸学博士后流动站。
针灸部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为学术带头人,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历经40年的建设、发展与创新,在科室规模,门诊及病房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数量和质量,硬件设施,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针灸部长孟智宏主任医师为首的针灸部集体,是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的团队,拥有医生139人,护士127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7名;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80名;具有博士后学位2名,博士学位22名,硕士学位24名。有固定普通病床275张,床位使用率平均达120%,病房年平均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门诊年平均门诊量超过35万人次的大型中医临床医疗基地。
【医疗特色】
针灸部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科齐全,医疗特色突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以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手法量学及刺络疗法等一系列成果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为主要特色。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开辟了中风病治疗的新模式,此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推广新技术。国内外中风病患者慕名前来我院进行中医治疗,仅去年住院的美国中风病病人就超过100人次。本项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日本、法国、瑞士、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际著名科研、医疗单位开展了中风病疗效评价的深入合作研究,以及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及教学活动,成效卓著。因此,针灸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一五”重点专科中风协作组组长单位。
【科研特色】
在科研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以针灸为特色、以中医为主体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涵盖了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疗效确切。临床研究证实,针灸应用越早疗效越好。“醒脑开窍”针刺法、石氏中风单元等相关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分别被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在以临床研究为中心的基础上,针灸部组织科研人员以研究临床难点、影响因素等为研究切入点,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近30年来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24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72项、科研成果奖87项,其中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774篇,其中SCI收录8篇。
目前专科的针灸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健全了免疫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和实验动物室等设施。在此基础上,按照部级实验室的要求建立独立区域的针灸实验研究中心,约2000平方米。对3个三级实验室和天津市市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提升高级别科研项目的承载能力,为临床科研创建良好的技术平台。使针灸学科形成了科研带动临床,临床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机制。
【教学特色】
针灸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在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注重引进多学科人才,如计算机、生物化学、信息学等专业的高级人才。科室注重对青年医师的专业培养,始终围绕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方案,采取鼓励读研深造,进修学习等方法,争取使每位医生均能熟练的掌握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一门专科新技术,为专科特色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针灸学科在发挥人才优势方面,注重临床能力及实验技能提高的同时,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的培养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从针灸学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和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发展战略出发,不断完善中青年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使人才得到全方位锻炼和培养。同时把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人才、成果双丰收,既培养人才,又发展学科,使针灸学科在软科学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学术地位】
鉴于针灸学科对中风病临床及机理研究取得的成效以及治疗中风病的规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院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中风协作组组长单位。被部领导赞誉为“北看天津针”。研究成果已收入3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以本学科为依托建立了天津市针灸研究所,作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医疗专科中心,在全国设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29个。将“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石氏中风单元疗法”2大推广项目在全国及世界各地推广应用,以每年举办全国培训班和接收国内外进修医师学习的形式,已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市和国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学科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天津国际针灸学术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针灸同行参加了会议。在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方面,派专科骨干参加日本SAM(快速老化鼠)的相关研究学术年会,世界针灸联合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国针灸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等。
在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方面,与法国Geneset公司合作开展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分子机制研究。在开展国际针灸合作医疗方面,与香港联合开办中医院,与德国合作建立针灸医疗中心,与法国合作开展中医针灸、推拿医疗。
专科特色医疗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开展的主要针灸特色疗法有:
1、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中风后遗症、各种神经痛等;
2、平肝通络针法治疗老年期痴呆、血管性痴呆等;
3、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郁症;
4、刺络疗法治疗哮喘、带状疱疹、震颤麻痹等;
5、开关通窍针法治疗吞咽障碍;
6、夹脊排刺针法治疗外伤性截瘫、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7、芒针疗法治疗胃下垂、慢性前列腺炎等等。
【特色病种】
针灸临床治疗常见病种达100余种,尤对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进行针灸治疗取得极好疗效。如: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疾病等)、高血压、老年痴呆症、郁症、各种疼痛性疾病(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带状泡疹、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帕金森氏病、癫痫、舞蹈病、各种神经炎、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颈椎病、腰椎疾病、肩周炎、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神经性耳聋、胆结石、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下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痛经、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前列腺炎、小儿脑瘫、遗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