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沦陷,小学校长毅然加入游击队
“我在参加抗战之前当过小学校长。”陈廷儒说,自己出生在涟水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因父亲早逝,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艰难,过继给伯父。在养父母的悉心关爱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胡集小学任校长。
然而,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土沦丧、老百姓家破人亡的消息,令他痛心疾。
“偌大中国安放不下一张书桌”,许多学生随家长逃难去了,陈廷儒也没有心思教书了。这个时候,在涟东地区出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抗日武装,主要任务是在敌占区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群众抗日。
“不抗日就没有好日子过,不抗日就得当亡国奴!”听了党的抗日宣传,陈廷儒受到巨大触动,后来又学习了《论持久战》,感到组织群众全民抗战是个可行的办法,看到了抗日救亡的希望。
陈廷儒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洪流,并且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抗日宣传的骨干。“我们一般是晚上运动到一个村,先派岗哨把村子的所有进出路口封住,只许进、不许出,以防走漏风声遭到敌人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