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追忆报界宗师 倡议市民:祭扫张季鸾墓
2009-04-04 10:26 来源:西安晚报
本报讯 (记者 职茵 实习生 王迎谨) 今天是清明节,在这样一个缅怀先烈、追忆先贤的节日里,一批来自西大、陕师大、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新闻专业的学子们,将来到位于长安区杜曲镇竹园村的张季鸾先生陵墓前,深情追忆这位在那峥嵘岁月中,以一支犀利之笔纵横舆论界的“报界宗师”。西安日报社与省记协张季鸾新闻研究会特别倡议: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前往祭扫张季鸾先生陵墓,以追先贤遗风,秉承他的精神和事业。
2009年,是张季鸾先生逝世68周年。他是陕西榆林人,曾担任孙中山秘书。作为《大公报》创办者之一,张季鸾是民国时期最具声望的报人,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并称为“陕西三杰”。
张季鸾生前有一副文人的铮铮傲骨,敢说敢言,主持《大公报》笔政15年之久,其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及身体力行著称于世。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每天一篇社论,均由张季鸾执笔,一篇3000字的社论,在深夜12时至凌晨1时之前,不到1个小时就写完。其社论思路清晰,文笔犀利,传诵一时。于右任曾为这位“民国故报人”下过一个极精当的评语:“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
一介报人的亡故,当年惊动了国共两党高层。蒋介石在唁电中称:“季鸾先生,一代论宗,精诚爱国,忘劬积瘁,致耗其躯。”毛泽东等人的联名唁电称:“季鸾先生坚持团结抗战,功在国家。惊闻逝世,悼念同深。”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的唁电则称:“季鸾先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
张季鸾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8年了,但他崇高的人格、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彪炳史册的功绩,深受后世敬仰。西安日报社与省记协张季鸾新闻研究会倡议市民,在4月4日至6日期间,前往张先生陵墓祭扫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