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生日
当一些朋友从全国各地像朝圣般地赶往韶山,赶在毛泽东主席生日的这天向他老人家的铜像献上一束鲜花的时候,老妈的侄儿到我家来了,弟弟和弟媳向单位请了假,从株洲赶过来了,我也没有去上班,因为今天也是老妈的生日。
母亲今年七十三,以前一直在郊区务农。女儿出生后,老妈就帮着带孩子,不久,父亲也将农村的田土送了人,和我们住一起。以前我们只两间房,父母住前间,我们住后间。后来单位旧房拆迁,我们找了间办公室临时居住。这时正好老婆单位的食堂要人承包,老婆跟单位领导一说,父母便承包了食堂。那时父母已有60多岁,他们将食堂旁边的一片荒地开垦成菜地,种上各种各样的菜,将早已废弃的猪栏修理好,养起了猪,将几分水塘转包给别人。每天起早贪黑,做饭、喂猪、种菜,除了食堂自身消化的菜以外,天天要去市场销售蔬菜。我也不能闲着,下了班,驾着破摩托车,赶去帮忙。三年下来,居然收入可观,乐得父母笑眯了眼。
三年合同到期,父母也有些干不动了,是该享福的时候了,可父母偏偏歇不住,叫我找活。正好我们搬了单位的最后一批福利房,我跟领导一说,父母便有了份工作——负责新居的安全保卫和传达。呵呵,每月300大元,外加水电免费,还有上下二层楼房。那时传达室常常聚很多人,父母总是笑呵呵地欢迎他们,泡上一杯热茶,跟他们聊着昨天的、今天的新闻。父母很满足。
再后来,传达室撤了,因为我家房子少,我在附近租了一套房,我们吃在一起,但不能在一起居住。这时女儿读高中,不管我们工作多忙,也不用操心,女儿的饮食全是父母打点。父亲喜欢打“木脑壳”牌,下午便走很远的路会他的牌友。母亲不敢出远门,便是邀几个麻友在家里砌起了长城。到了5点,无论输赢,母亲总是及时收场。不久父亲也就回家了,两人联手打造晚餐。
母亲气管炎严重,不能炒菜,而父亲却做得一手好菜。有时老婆想进厨房,父亲却不让,害得老婆的炒菜手艺常常无法施展。
女儿上了大学,我们搬了新家。一家人终于又同吃同住了,我感到这才是真正的家。父母说现在真享福。
今天的中餐是父亲亲自下厨做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喜盈盈地为母亲祝福。女儿也跟母亲通了电话,她们说了很久。放下电话后,我问母亲女儿说了些什么,母亲的那种骄傲神情真是无法用文字形容:“哦呵,她说生日快乐,还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大堆,呵呵呵呵!”
母亲的笑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几个聊得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