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特色与贡献
他还擅长风景写生,在南京中央大学十余年中,曾带学生走遍南京各处描绘古迹名胜,如水彩画《鸡鸣寺佛堂》《秦淮河船家》《玄武湖草亭》《鼓楼公园》等,油画《灵谷寺》《中大农场草亭》等,风格真实,朴素、严谨。他还吸收民间年画的形式创作《百子图》;试用宣纸作西画,装裱成卷轴形式。如水彩画《小红低唱我吹箫》《刘备访贤》《钟馗捉鬼》等。总之,李毅士在融合西画和中国画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做出了有益贡献。
2007年在桂林安新桥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3楼阅览室碰到自称为李先生长公子夫妇的一对上海老夫妻,因听得懂无锡话,两老的上海话也听明白,他们在找李毅士先生在桂林的创作\生活的相关文字资料,当时我在广西师大美术学院攻读硕士,为两老检索查找了一篇文章,当时也不好留长期有效的联系方式,它们好像也是不愿多事,就这样,一个照面的缘分.2008-2011年我在上海大学攻读美术史博士,因为研究的是近现代史,李毅士是绕不开去的人物,无奈导师和学院\美协派的活儿太重,竟没有写过关于李先生的几个字.2011年博士毕业,到了常州,今天一拜访纪念馆,李先生后人又为他设灵位在武进,有缘,看样子.qq:106037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