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43663892
本馆由[ 新晓 ]创建于2011年06月23日

从病中来信看到的 丁方明

发布时间:2012-03-13 14:41:18      发布人: 新晓
从病中来信看到的

——追念罗竹风同志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们亲密的战友罗竹风同志在上海病逝。在不胜悲痛之余,我们不断地回忆着他的过去,他的一切……追念不已。

我与罗竹风同志相识大约在1939年的抗日烽火之中。当时他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秘书长,我在胶东军区党委青年部工作。不久,因工作关系我们就各奔东西了。接触渐多的是编纂《汉语大词典》开始的,我们除了每年都要见几次面以外,更多的是书信来往,特别是在他卧病以后。如今,除了已遗失的书信外,我手中还珍藏着他的病中来信,共有八封。这不是一般的书信来往,而是老同志老战友之间的感情交流,倾吐心声,切磋问题,相互勉励。从来信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病中的思想、心态、工作和为人的品德。重读他的封封来信,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和追思。

竹风同志自从青岛发病,回上海住进华东医院直到病故,大约有三年多的时间,在如何对待病的问题上反映了他很高的思想境界。他在1995年的来信中说,住院一年四个月,力求生活多样化,利用文艺欣赏的“移情作用”拓宽思路,从念念不忘有病的桎梏解放出来,对于治病大有好处,又说,对于治病,我以为药物占二分之一,精神占二分之一,两者很好配合,总会康复的。而药物又必须中西结合,双管齐下,不可偏废。对于治病,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以为凡事都要积极进攻,如被动则会全盘皆输。他在病中虽然时时想争取出院,投入工作,但又均能在大夫的劝告下安心治疗,用他的话说是在医院“安营扎寨,以待时机”。这一切均可看出他在对待疾病的问题上,采取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达观态度,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在与病魔苦斗中仍然念念不忘工作,除抱病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汉语大词典》工委会会议和在北京举行的《汉语大词典》庆功会外,还跃跃欲试地想参加在泰安举行的全国杂文年会。

他虽然在病中,却对正在编辑的《汉语大词典》简编本的工作极为关心。曾在信中说,拟召开编委会,进一步研究简编本的工作,搞好质量检查,力求再上一层楼,再获国家图书奖。《汉语大词典》十二卷出齐后,他又对后续工程提出了许多设想,认为可继续编辑出版系列汉语词典、断代汉语词典,如:春秋战国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汉语大词典,等等。他在信中说,“只要一息尚存,总得就力之所及干点有益的工作,不能白吃皇粮”。他忠于党的辞书工作的耿耿忠心昭昭在目,十分感人。

竹风同志在病中不仅念念不忘工作,而且还在不断地读书写文章。他在信中说,住院并未天天唉声叹气,还利用闲暇读书写点文章,这样也有助于治病。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他写了十几篇文章。他还为《港台信息报》写了万把字的《从〈辞海〉到〈汉语大词典〉》的连载文章和为纪念《辞海》出版六十周年写的《〈辞海〉六十年》。他说,这种文章是我要写的,因为《辞海》和《汉语大词典》从修订到编写我都是自始至终参加的,知之较详,即使留下点资料也好。

此外,他还在偶然的启示下,兴致极高地要在齐鲁文化这块园地里驰骋一番,一连写了《从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入手》、《孔子思想的影响和作用》、《齐鲁文化的率先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等文章。尤其使人感动的是,他说,身为齐人,却对齐文化的代表人物管仲不够了解,还需要阅览有关图书,加以充实,即使是现蒸现卖吧!这对督促我们读点书只有好处。他不顾病痛坚持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虽身在病中,却始终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始终关心着党事、国事,并常常为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忧心忡忡。他对浙江千岛湖事件痛心;对东北边境贸易过境商品,因质量极差所造成的极坏影响甚感受气愤,感到丧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格;对某些人利用权力炒地皮,不费吹灰之力即成大富翁的行径异常愤恨,认为如此贪污受贿之风应该受到严厉惩处。他还在为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品种之多,花样之新,甚至出现了假军人之类的奇闻而感到怵目惊心。

在来信中,他还时常发发议论,谈谈心得体会,对开阔人的思想颇有益处。谈到出国,他大有感慨地说,他山之石,可以切磋。过去关起门来的办法极不可取。多到外国走走可以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有所比较。他建议我们有机会时抓紧时间出国“补课”。

谈到某老同志画风清丽典雅,他说,有一技之长可以大有可为。他感到一个人一无所长才是一种悲剧。他颇具风趣地说,我不懂音乐美术,所幸还是个不大不小的知识分子,懂一点文字学之类的雕虫小技,因此还能在新中国混到现在,如果连这点本事也没有,早就被践踏成粉了。

竹风同志心怀坦荡,思维敏捷,凡事都有独立的见解。1994年春节他在医院中度过,谈到放鞭炮,他说,有些城市禁放鞭炮,认为大好,我并不以为然。中华民族的节日,万民同庆,理应增加点气氛。平时婚嫁,商店开张之类可以禁放,重大节日如国庆、春节则可以放一下。为避免或减少火灾、灼伤,可以教育群众防患于未然,这样两者兼顾,岂不万事大吉?他赞成人或地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竹风同志这样敞开思想,大胆直言的风格也是值得赞扬的。

竹风同志对待同志一贯热情、诚恳和平易近人。他比我年长、资深,在学术上有极大成就,但从不以权威自居。无论青年人、老年人,都愿接近他,都愿与他交流思想、谈论问题。在他来信中常常流露出那种老同志、老战友之间浓厚浓郁的感情。他经常使用手书奉悉,多蒙关注,铭记在心等语言,他在信的末尾总是写“竹风拜”、“三拜”、“三拜揖”、“顿首”等敬语,并祝我全家多福。他还多次在来信中提到,《汉语大词典》十二卷出齐,端赖各省同志努力,作为主编,我将永远不忘。并要我对山东“诸君子”转致问候。

竹风同志病中来信不仅热情洋溢,内容丰富,读来令人受到教益,受到鼓舞,而且文字优美,潇洒飘逸,笔锋敏锐,几乎每封信都有是一篇令人爱不释手的绝好的杂文。他不愧为一位著名的杂文家,可惜这种来信以后是不可再得了。

一再捧读竹风同志的病中来信,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更加增添了我的无限怀念和惜别之情。我痛感失去了一位亲密战友和兄长,也痛感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党内少有的学问家。竹风同志为党的文化出版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记史册。

竹风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