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开国少将张瑞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42268771
本馆由[ 回家 ]创建于2014年09月27日

张瑞少将生平经历

发布时间:2014-09-27 09:41:44      发布人: 回家

张瑞少将生平经历

张瑞,1909年出生,浙江省浦江县人。原名张成祥。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瑞曾在金华七中上中学,每年都是年级里的前三名,所以全部减免学费,还发奖学金,除了第一学期报到的时候交过一点学费,之后读书再没花过家里一分钱。

1933年5月参加红军后,张瑞任瑞金红军通信学校技术教员、训练处主任。

1934年10月16日长征开始后,张瑞从瑞金红军通信学校调到红3军团,任电台第23分队队长(军团长为彭德怀)。红3军团作为右路前卫,向古陂、韩坊方向突围。当时,红军部队通讯设备紧缺,在长征途中,无线电台联络只限于军团之内使用,条件异常艰苦。军团同下级单位联络只能使用有线电话或通讯员人工传递。通讯连的士兵要背着大捆的电话线走在司令部的前面选点架线。电台报务员的工作是发报和长途行军,电台密码每天都变动,有时一天变两次甚至四次。电台等于是红军的眼睛和耳朵,平时用一个排的兵力担任保卫工作,电瓶、充电机、电台不但有牲口驮着,还安排专门的人员担任运输员。红军在侦听和破译国民党内部的电讯方面相当成功,几乎没有一次红军不知道蒋军的部署和命令的,往往国民党军队自己还没有接到电文,红军却已得到了。军团长彭德怀十分关心无线电分队,专门去看望过电台工作人员,彭德怀用面粉自制成干粮,专门请张瑞等报务员品尝,关怀备至。

过草地时,张瑞生病掉了队,由一名通信员陪着他在后面慢慢地走。彭德怀知道后,非常担心,把通信科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不久,张瑞调任红1军团任电台分队长。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了长征。11月6日,红一方面军在甘肃南面的象鼻子湾同红15军团会合。红15军团缺少电台,毛泽东特意安排了一部电台,并派了电台工作人员到军团长徐海东指挥所,张瑞任红15军团电台中队中队长。

1935年11月中旬,张瑞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歼灭战的胜利,打乱了敌人进攻陕北的部署,各路进攻的敌人退出了陕北苏区,红军得到休整和发展的机会。毛泽东称此役为“奠基礼”。

1936年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人抵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张瑞随同前往,他此行目的是为红军部队采购无线电通讯器材及配件。这些器材运抵延安,使工农红军各部通讯如虎添翼。

(二)

1937年8月25日,红军前线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张瑞调任八路军115师电台中队中队长兼通讯营营长和无线电大队副大队长。

1937年9月平型关战斗,张瑞所率的通讯营,迅速、准确地把战斗部署、敌情通报给八路军总部,保持密切联系,上通下达,协同作战。此后,张瑞担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3科科长兼无线电大队大队长。

1939年5月初,日军从济南、泰安、汶上等地调集日军5000余人和伪军一部,分九路“扫荡”泰西。10日,日伪军控制了东平、汶上山外各要口,形成了封锁圈,逐步向内压缩。此时115师师部、686团及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等共300余人,被包围于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地域内。11日,日军向陆房连续发起猛烈进攻,敌军明显多于我军,形势岌岌可危。危急时刻,张瑞向师部首长建议:入夜后,在日军收缩兵力,包围监视,准备次日进攻的间隙,沿着西南方向火光密集的地方突围,火光密集的地方日军已进行“扫荡”,兵力把守相对薄弱。师首长依计,率部向西南方向突围。12日晨,全部跳出敌人包围圈,化险为夷。陆房突围战斗,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1940年4月,张瑞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战斗。

1943年8月,张瑞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3业务处副处长。

1945年3月,张瑞奉调山东军区,到达鲁西。

(三)

抗战胜利后,张瑞奔赴东北,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运作伊始,通讯联络很混乱,电台密码不同,经常联络不上。林彪急得自言自语,只好在地图上用小图钉钉了好多小纸片,标明部队的番号和到达时间。张瑞到达总司令部时,整个司令部只有一部电台,电报积压很多,林彪严肃地对张瑞说:“现在部队之间的联络成问题,电报不能及时发出去、收进来,这样怎么指挥作战?你要赶快想办法解决!”张瑞把自己带来的电台投入使用,很快和所有进入东北的部队取得了联络。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任命张瑞为“前总”通讯主任,参加了秀水河子战役。这次战斗中,张瑞保证“前总”与山东1师、新四军3师7旅、保安1旅的联络。完全依靠电台,电报既多又急,但都做到随到随发。秀水河子战斗结束第三天,毛泽东指示中央军委特发电报嘉奖:“……在秀水河子歼灭五个营甚喜……在顽敌进攻下,如能再打两三次这样的仗,国民党就不能不承认我在东北之地位,而与我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5月18日部队撤出四平时,张瑞仅用5分钟时间就叫通了所有参战部队,用最短的时间发出了撤退命令。

1946年7月,张瑞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第3处(通信)处处长兼通信学校校长。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全国各解放区中率先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了配合反攻,加强部队的联络和提高传输速度,张瑞提出了大无线电网的工作方式,并且使用了“暗语通气”,即用四五个数码代表某个军事术语,效率很高。在通讯处的领导下,东北电气专门学校培养了近2000名报务技术人员和电信工程技术人员,其中还为朝鲜和蒙古培训了通信人才。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张瑞兼任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副局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总指挥部机关到达距锦州15公里的山上开设指挥所。为隐蔽野战司指挥机关南下意图,张瑞命令野战司电台改换呼号、波长,同时,用原有电台呼号、波长伪装联络。辽沈战役参战部队多,战场范围大,作战式样多,时间紧,变化快,但张瑞领导的通信联络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1949年3月1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正式改称第四野战军,张瑞任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第3处(通信)处长兼通信学校校长和华中电信管理局局长。

(四)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任中南军区司令部第3处处长兼通信学校校长。戎马在外的张瑞十分惦念家中情况,委托战友陈彬打探浦江老家情况。浦江解放初期,匪患猖獗,为了安全起见,陈彬携四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查访浦江七里张瑞家人。张瑞从陈彬处了解到了家人情况,于1950年8月回乡逗留了八天,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1951年10月起,张瑞任中央军委军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

离职休养后,张瑞享受大军区首长级待遇。

1996年春,张瑞亲自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管理处题词:“发扬川陕区军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2004年8月22日,清晨,细雨蒙蒙。北京邮票公司营业部门前,已聚集了四五十人,人们急切地等待着购买在当天发行的《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珍藏册、纪念册。8时30分开始营业,专柜前立刻排起长龙,已是96岁高龄的张瑞也在长龙里排队,警卫员告诉营业员老人已预订了邮票,但张瑞认为这套邮票印得好,很有意义,非要再排队买一些,把对伟人的怀念融进小小的邮品里。

2005年11月25日,张瑞参加了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鼓楼集邮研究会承办的“北京集邮茶座”第43次活动。

张瑞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军级、军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张瑞长子,张若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