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
发布时间:2015-04-12 18:58:27
发布人:
wjd188
父亲,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2004年12月22日。在它的昨天,冬天第一场大雪飘洒大地。守在你医院的病榻旁,久久遥望窗外纷落的雪花,我的心情难以平静——瑞雪兆丰年,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我们将有新的生活和希望;而你的病又逐渐加重,心里又多了一份沉重,你的病痛好折磨人啊!此时,母亲一个人在诊所里输液。我多么期望你和母亲能共同陪伴我们多走一段人生路啊!晚上交班时,我还对妹妹说,今天比较稳定。我们还商量,再住三、四天,等胃不出血了,就出院回家治疗。尽管当日早晨我去接班,得知你的情况不好,喘的厉害,中午给你翻身时,嘴里溢液呈咖啡色,我还是对你能度过危险抱有希望。我想通知家人,又怕大惊小怪影响他们休息和工作。因为今年你已是第三次住院了。五月份你脑溢血住院时,我觉得你时日不多了,但你挺过来了;七月份住院以后,你又稳定了几个月。这次,我万万没想到,这已是你生命的倒计时。回到家,我还对母亲和妻子说,过元旦是有希望的。不料回家才两个多小时,就接到电话,说你情况不好。当我们急匆匆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手机传来妹妹的哭声。我的心阵阵发紧,大脑一片空白——是真的吗?最怕的一天终于来了------
领导同事、亲朋好友赶来为你送行。86岁的李伯伯在老伴陪伴下来了,83岁的马叔叔踏雪赶来了,患脑血栓的孙叔叔在家人搀扶下也来了,你在国外留学的外孙和在外地上学的孙女都来了------春节还有许多人打电话问候你,得知你的离去,很是遗憾和惋惜。以后的三天我不知是怎样过来的。当我告别你熟悉又消瘦的面容时,我的心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痛------忙乱中也许不能想的太多。当后事料理完毕,人走屋静之时,陪伴母亲度过的几天日子里,每当看到你用过的熟悉物品,你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晃,我无法从怀念的痛苦中自拔。
你说过,你生长在山区农村,从小家境艰难,10岁失去了母亲,以后大姐和哥哥相继病逝。只有父亲带着你们支撑着这个家。1942年6月,你告别了父亲和侄女,参加了八路军。在以后十余年的战斗岁月里,转战太行山、挺进大别山、打淮海、渡长江、进军大西南------1948年冬,父亲病逝你都不知道。1951年又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你说过,能活下来是幸运的,尽管结婚成家时你已经34岁了。
听母亲说,我出生时你因公出差去四川,等回来时我已经半岁会笑了。是母亲自己抱着我,出院租了辆三轮车回的家。但我感受到了,35岁才做父亲的你当时的心情。听母亲说,你经常肩上扛着我,怀里抱着我,“偷”着给我买东西吃,一次吃柿子竟吃坏了胃。就连单位欢送你的合影,也是带着两岁的我照的相。我穿着海军服,抱着“小白兔”站在你前面,你坐着两手揽着我,看着这张昔日的照片,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和弟妹们在粮荒、洪水、地震、“文革”的磨难中逐渐长大了。每个时期总是有你深沉的父爱。“文革”中你担心我因受你牵连上不了中学,连母亲都受了你的影响。而我因受到冷落和欺负也害怕上学了。上中学的第一天,你在五七干校,母亲早早就起来做饭,催我早点到学校。因开会、分班、打扫卫生,回来很晚。母亲下班后抱着弟弟、拉着妹妹站在巷子口等我。当我独自走回家在暮色中远远地看到一大一小站在那里的家人,一种酸楚的感激涌上心头。当你得知我上了中学后,高兴的心情无以言表,经常把“你上中学了”当作口头禅,勉励和期望我坚持下来。妹妹上大学走时,你不顾带着胃托的不便,为她打包行李,硬是坐着自行车赶往车站送行。弟弟因病住院,你刚从北戴河回来,随即赶往医院看望------你注重人品操守,经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做事情“有前手,也有后手”(善始善终);待人“将心比心”诚恳守信。家庭的熏陶“润物细无声”。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我们的学习、工作、以至婚姻和家庭,无一不凝聚着你的心血和牵挂。
第三代珊珊来迟,你更是给他们以祖辈的关爱。你刚离休时,有一段时间母亲还上班,你既干家务,还带外孙。以至小外孙经常“姥爷、姥爷”的喊,见不到你就哭。生大孙女时,你也在医院住院,是你带病到单位通知我的。一年以后,你不顾70的高龄,执意要去外地为孙女买学步车。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我跟着你,一个商场一个商场地转。买到学步车后你很高兴。中午,你带我在饭馆吃的饺子。(听母亲说,你和她单独吃的第一顿饭也是饺子。这也是从山区出来的你认为并爱吃的好饭了)庆幸的是,你见到了与你相差79岁的小孙女。记得在你摔断腿前几天,听说小孙女要来,你拄着手仗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多小时。当你躺在病床上的三年里,最能激发你回应的是小孙女。你用你最后唯一能表达的方式把隔辈的爱给了她。
在你离休以后,特别是你的晚年生活,进入了一个“夕阳红”时期。你豁达、乐观、对生活充满情趣。养花、喂鸟、钓鱼、下棋、旅游,每天生活的那样充实快乐。84年,你唯一一次陪母亲回到了成都故乡。88年,你带领我和弟弟专门回老家扫墓,了却了你的一桩心愿。89年春,你随单位组织去承德旅游,70岁的人了,登上了南山和棒槌山。你先后去了峨眉山、乐山、泰山、五台山、白洋淀,至今看到当时的留影,我都倍加珍惜和怀念。在那几年,家里周边的水库、鱼塘和坑泉,都留下了你垂钓的身影。我们每次来家,你都让我们帮忙“处理”冰箱里的鱼,以至孩子们吃鱼都吃“伤”了。你每天都有事干,每天都有期盼,也有收获和欢乐。
你爱劳动、爱活动、生活很有规律,不抽烟、不喝酒、更少不良嗜好。早晨起来扫院子、扫巷道,中午午休前听小说,晚上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城市发展。你是闲不住的人,在家总爱找事干。每到下雪、落叶的日子,我们兄弟俩总要及时往家赶,稍晚一会儿,你又要上房扫了。因为你上房,全家不知“训”过你多少回。刚搬新家那几年,你们几个老人在一起种菜,你每天都在地里忙。每到秋天,收获的白菜、萝卜、茄子------吃都吃不了。以后年纪大了,你仍坚持经常走出去,不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一手拄着手仗,一手拿着马扎,步履蹒跚地走到街口和人聊天。许多次我回家来,总会远远地看到你熟悉的身影。为了不打搅你和老人们的闲情逸致,我总是装做看不见骑车而过。回到家,和母亲没说上几句话,大门一响,准是你回来了。你知道我们忙,又总愿意和我们多呆一会儿,总把时间留给我们。你摔断腿的前一天,母亲在医院输液,你不顾我们的担心,执意要去看她,只好由孙女陪你去。你对母亲的一片心,在你卧床的三年中,她又加倍地奉还给你。你去世后,我感受到她是那样地哀伤。
在你离开我们的日子里,全家以不同的方式默默怀念着你。我们轮流陪伴着母亲,总想给她以宽慰。但她的话题总离不开你和对往事的回忆,因为你已经全部融进了这个家。我知道了许多你们的过去,时光能倒流该有多好啊!我珍藏了你用过的一付鱼竿。妹妹把97年你的生日录像刻成了光碟,每家一张,作为永久存念。我们发现了一张你和母亲在公园的合影并放大装在金色像框里。你坐在白色马扎上,双手扶仗,母亲站在你右后方,双手扶着你的肩,两位老人是那样的亲和、悠闲和慈祥。旁边是鲜花,身后是广阔的草坪和绿树,两人置身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和谐的景象使我震撼了。每次久久凝望着照片,都会激起心的波澜,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