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在北京逝世曾任清华党委书记
现场 数百人灵堂送行
今天上午10时许,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外,数百名吊唁者在排队等候进入灵堂为何先生送行。他们大多来自清华大学和教育部,此前有过与何先生共事的经历,或者聆听过何老的教诲。
灵堂大门上挂着一副挽联,上书“求真务实复兴中华经风雨奋斗终生,呕心沥血培育桃李遍神州德望永存”。现场不少吊唁者认为,这确实是何先生一生经历和为人的写照。
追忆 办学讲究求真务实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培养我国核科学人才的摇篮,何先生是该系筹建者之一。当年原定调往北京航空学院任职的他,经国务院批准留下来,负责筹建工物系,并于1956年担任首任系主任。
吊唁者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是曾任清华工物系党总支副书记的吴英禄先生。他表示,何先生在建系之初和办学过程中,就像挽联上所写,讲究的是求真务实。
他回忆,当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也席卷了各大高校,学生们纷纷放下课本跑去炼钢,但何先生坚持实事求是,只安排两个班的学生出去,“其他班都被留在学校继续学习”。
之后的上山下乡运动,又正值中国“两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何老同样只“放”两个学生以干部身份下乡,其余同学继续留校,搞与“两弹”工作有关的浓缩铀项目,“他说这也是搞革命,是在世界范围内搞革命”。
此外,吴先生提到,何老在办学中注重明确教育方向和提高教育质量,“他说教育要始终跟国家、跟世界相联系”。对于老主任的去世,吴先生感到十分沉痛,“但他办学的理念会传承下去”。
2008年3月,工物系自筹资金设立“何东昌奖学励学基金”,以纪念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的老主任,并激励在校学生传承何先生的精神,勤奋学习、成才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