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刻也不曾离开——记梁垛中学教师杨越(作者:颜浩然 张华龙)
她一刻也不曾离开
——记梁垛中学教师杨越
初冬时节,瑟瑟寒风。“老师,谢谢您”、“爸爸妈妈,感谢您”……学生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表白却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梁垛中学全校老师、家长的心。11月15日,当着全校学生家长的面,梁垛中学的老师们接受了同学们最深情的祝福。然而,队伍中却唯独缺少了一位曾经用灵魂打动学生的老师,而她如今只能在病床上接受学生们的探望。
她的名字叫杨越,市人大代表,认识她的人都说她为人真诚、朴实无华。她曾经被评为全市“巾帼示范标兵”。她为了自己班级的学生,暗自与病痛抗争了两年之久。说起这段往事,时间还要追溯到2009年9月,时任初三班主任的杨越,在一次全校老师的例行体检中,竟然意外地被查出了肺部有一块阴影,但当时无法确诊是什么,医生建议她去上海进行复诊。那一天,杨越在医院诊室门外徘徊了许久,一边是毕业班全体学生的前途命运,一边是未觉不适的身体,到底该如何抉择,最终她还是将天平倾向了前者,当天下午,杨老师就回到了讲台……又是一年过去了,她送走了那一届初三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一批毕业班的学生,学期过半,由于胸口的不适感逐渐加剧,疼痛难忍,杨越去医院进行了复诊,然而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降临到杨越的头上。
“李先生,你忙的话就先回去吧,这里有我照顾师母呢。”杨越在上海治疗时,一位名叫张中燕的女孩这样对杨越的爱人说道。几年前,张中燕还是杨越班上一名乖巧听话的学生,然而如果不是杨老师的照料开导,她的人生也许就会随着父亲的那场车祸沉沦下去。那一天上午上课时,邻居神色慌张地来到教室门口,吞吞吐吐地告诉张中燕,她父亲因车祸去世了。当时,张中燕的妈妈已经因为过度悲痛而陷入昏迷,无法参加葬礼,为了不让孩子再出什么意外,杨越自始至终陪护着被惊吓过度的孩子,帮孩子打点家里所有的一切。当时张中燕正读初三,为了不让她的课掉下来,杨越把她接到自己家中,一边照料她的生活,一边辅导她的功课,从此,在张中燕眼里,杨越就是自己另一个妈妈。杨老师所付出的一切没有白费,当年,张中燕以671分的成绩考上了时堰中学。虽然离开了自己,但杨越仍然对她放心不下,孩子生病时,她甚至连夜赶到时堰,为张中燕送来了药物与食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中燕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感人的一幕。
在杨越的眼里,学生都是她的儿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与其做严师,倒不如做益友。杨越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班上找学生聊天,讲台上雷厉风行的她,平时更多的是为孩子们青春期的琐碎心事释疑解惑,同学们也把她当做知心朋友,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她也因此将不少学生从歧途中拉了回来。几年前,一句“就是不想上学”让汤某成了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怀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汤某经常不愿意上学,一心想着自己外出闯荡,父母也曾经一度对他毫无办法,杨越了解情况后,主动前去家访,并四处寻找出走的汤某,将他带回了校园。终于有一天,汤某在杨老师的开导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时候,不知怎么了,谁的话我都听不进去,但杨老师跟其他人就不一样,她从来都是很亲切地开导我,非常理解我的想法。”汤某说,好几次自己心情极度郁闷的时候,都是杨老师把自己接到家里,做自己爱吃的饭菜,像朋友一样跟自己交流。如今,汤某已是磊达集团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当年杨老师对自己的恩情,他都毫无遗漏地收藏在脑海之中。
30年光阴荏苒,杨越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爱完全倾注到了学生的身上,如同母爱一般无私和伟大。当操场上响起孩子们感恩的话语时,杨老师已经暂别了这块辛勤耕耘的热土,但在学生的心中,她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 颜浩然 张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