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3053451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19日

高风亮节的丁湧老人留下各种荣誉证书

发布时间:2012-03-06 11:46:4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一切都按丁涌老人生前意愿进行着。
  没有葬礼、没有挽联。最后的告别是在医院的监护室内,由于老人病情突然恶化,其在外地的子女甚至还没来得及赶回。老人留在徐州的二儿子张渡江和儿媳以及孙辈们,看了老人最后一眼。上午的阳光照不进监护室,老人清瘦的脸在灯光下还是那么慈祥。
  整个过程没有超过20分钟。
  数米之外,紧靠医院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热闹的生活如常。
  正如老人设想的那样,她最终去的不是墓地。在徐州市殡仪馆内,办理完交接手续后,她被拉进了徐州医学院。这一切是子女们早在5月15日,老人再度昏迷时商量好的。
  2011年5月24日,90岁的丁涌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她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她是自1995年我市开展捐献遗体(器官)工作以来,第30例成功捐献遗体的捐献者。
  告别
  “爱笑、慈祥”的丁老走了
  5月25日中午,宣武路114号。小区内静谧的环境和宣武路上的热闹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小区的道路上鲜有人走动。入口处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这样一行内容:母亲丁涌于2011年5月24日9点50分病逝,遵照其生前遗愿将遗体捐献,不举行任何仪式,特此告知。落款为:丁涌子女。
  告示是由丁老的二儿媳刘女士所写,“擦了好几次,手一直在抖。”当天,她拿到了徐州医学院出具的“接受捐赠遗体证明”。
  而当告示出现在小区门口时,“丁老走了”的消息便很快传播开了。小区保安得知记者要去丁老家,热情指路之余不停唏嘘,“她是个好老太太,遇到啥困难会接济你。”老邻居们得知消息都去了丁老家,和她的子女聊着聊着就会流泪,“丁老人心眼实在,经常拿钱给急需的邻居。”……
  而在众人的讲述中,张渡江和爱人刘女士才知道妈妈在世时曾拿钱救济过那么多人。
  丁老生前居住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除了一张床,剩下的就是几件简单家具。
  床头柜和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的多是丁老从警时的照片,还有一些辖区派出所片警的联系电话。床头柜玻璃板下方的一张毛主席纸质半身像被端端正正的放在最中间。卧室内仅有的一件时尚用品是一个能弯折的台灯,不过中间部位已用胶布缠了又缠。
  这间房子,自从丁老离休后便开始居住。作为从公安队伍离休的老干部,她一辈子最关心的事情便是公安方面的信息。那些片警的名片,除了遇有问题能随时联系外,最为关键的是老人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的公安变化。
  和丁老接触过的几任片警都喜欢直接叫她“老太太”。“爱笑,很喜欢和我们聊天,特别慈祥,没有一点架子。”这是青年派出所给老人的评价。
  如今,这位“爱笑、慈祥”的老人走了。告别了她的子女、告别了她为之奋斗大半辈子的公安事业、告别了她经历坎坷的一生。
  追忆
  最闪光的年华留在了“公安战线”
  5月25日上午,刘女士把妈妈生前最喜欢的一张身着60式警服的照片冲大,作为遗像摆放在妈妈的卧室内。
  从1941年6月开始到1983年11月,丁涌穿了42年警服。让更多人印象最深的照片,甚至开始在微博上热传。这是一张由5名女警察组成的照片,拍摄的年代更为久远,张渡江回忆后给记者确定的时间是1950年6月1日。
  在这张被称为“徐州公安局最早的警花”照片中,身材消瘦的丁涌位居最中央。作为五人中当时已结婚的她,看起来更为成熟。有关该照片的拍摄信息,由于年代久远,很少有人会记起。但刘女士凭着记者的描述,准确的称呼出照片中其他四位:“这是白姨,这是张姨……”
  年代虽然远去,但老人昔日的风采却从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呈现出来。
  1921年4月,山东省日照县(现为市)高兴公社范家村,丁涌就出生在这里。19年后,从家中跑出来参加抗日工作的丁涌没想到,她当年的一个决定会影响自己一生。当时身为日照县民运工作队宣传员的丁涌,遵照组织安排,于1941年6月进入莒南县公安局。
  在下面展示的部分年代履历中,可以看出此后她的职业和“公安”紧紧连在一起:
  1948年5月,任山东省济南公安局干事;
  1949年7月,任徐州市公安局政工科干事;
  ……
  1980年5月,历任常州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纪委副书记。
  1983年11月离休。
  打开丁涌的职业档案,你会从中发现她最闪光的年华都留在了“公安战线”上。至今,市公安局老干部处副处长苏传钧仍能脱口而出丁老在世时给他说的那些话,“我这辈子全给了党,给了咱们公安工作,对孩子们歉疚很多,但也做到了问心无愧。”
  作为母亲,丁涌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她对孩子们的爱。她四个子女所起名字,每一位都和一个历史事件有关。二儿子张渡江是在渡江战役时所生。其他子女如张自卫、张援朝等也是各有深意。
  老人的儿媳刘女士这样解读妈妈的用意,“她其实也是在通过孩子的名字纪念属于她的那些岁月。她爱自己的孩子们,她更爱为之奋斗过的国家。”
  怀念
  高风亮节的老人留下各种荣誉证书
  5月25日下午,刘女士赶到位于青年路的市公安局老干部处,将10000元现金交给了工作人员。她领回了一张写有“收到丁涌特殊党费1万元”的收据。这是丁涌老人的第二个遗愿。
  时间拉回到5月15日,丁涌因脑梗塞引发心衰再次被送进监护室。在外地的子女纷纷赶回,经过简单的协商,统一了意见:遵照妈妈早在2006年就立下的遗愿。
  “经再三思考,不能辜负了党对我的近七十多年的培养,为此我决定临终前最后一次向党组织交纳10000元党费,表示我对党的忠心。”同一年,老人与市红十字协会签下了捐献遗体协议书。
  这位宽容的能够提前想好身后事的老人,对后辈们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苛刻”。刘女士清楚地记得,孩子们有时会希望老人在治病开药的时候多开一些。但却屡屡被老人拒绝,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仅此一个。
  丁老的孙子现在还对奶奶“耿耿于怀”,上小学的时候,由于丁老配有专车,孩子希望能够坐奶奶的车去上学。不过老人并没给这个面子,“组织上给我用的车,谁也不给坐。”
  2000年,由于肾结石手术,张渡江的眼睛失明了。面对当时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希望母亲能帮忙给他爱人刘女士调动一下工作。丁老却宽慰他说:“你应该知足了,不要再抱怨。”至今,张渡江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母亲的房子里。
  虽然每月有着不菲的生活费用,然而丁老的生活却异常简单,杂粮稀饭、豆腐渣、煎饼,一日三餐的主食几乎都集中在这三样。她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帮助别人。每次遇到自然灾害,市公安局老干部处的捐款名单上,老人的名字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
  如今,在丁老的家中,她留给孩子们的除了一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章以及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纪念证之外,剩下的就是简单的家具和卧室内被老人擦拭过无数次的穿着警服的照片……
  丁老,走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